第126頁(1 / 2)

同時,趙揮的地盤越來越大,兵力多了,少不得糧草、軍資支持。

這時候站出來的就是顏家。

顏家主人以厚實的家產資助趙揮,更把女兒顏潤茗嫁給鰥夫趙揮做填房。

這種利益交換,在亂世之中太常見了。

“就是現在的皇太后,那時她還年輕,對吳王與長公主很是關心,繼母與繼子女的關係極其融洽,”永寧侯嘆道,“就算她生下了兒子,依舊很公正。”

再之後,趙揮建朝大周,追原配聞氏為後,也立了顏氏。

同時,太子之位落在了趙臨身上。

皇后、太子、長公主、二皇子趙隸,幾人的親近關係依然如舊。

起碼在那個時候,他們所有人都是這麼看的。

“吳王善戰,且身先士卒,回回親征,”回憶起先太子彼時風采,秦胤感慨萬千,“你說他初生牛犢不怕虎也行,他和林宣,拜把子兄弟,朝廷現在南面的兩州六府,就是他們兩人,一年時間打下來的。”

會打仗,這在亂世是本事,可彼時建朝了,太子長時間不在京中,出征在外,朝堂上難免有話要說。

太危險了。

那可是太子殿下,若在戰場上出了什麼狀況,如何是好?

趙臨不聽這些,他說人有長處、亦有短處,他擅長進攻殺敵,卻不擅長內政開拓,京中有父皇在、有太傅等精通此道的大臣在,就足夠了。

“徐太傅勸過吳王很多次,勸不進,也就隨他了,”秦胤搖了搖頭,“徐太傅後來說過,吳王有自知之明,在內政上,他確實不如他的弟弟有天分。這也造成了臣子之間分了兩派……”

這一點,不用祖父細說,秦鸞自能體會。

一眾戰場上廝殺過來的武將信任太子,強者為尊。

而文臣們更推崇趙隸。

“建隆五年,先帝病重,”秦胤深吸了一口氣,“吳王與皇上往泰山祈福,吳王在山道上墜馬,傷重不治。”

“吳王墜馬,是意外還是……”秦鸞問。

永寧侯搖了搖頭,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繼續往下說。

“林宣當時並未上山,知道上頭出了事,才急匆匆趕去,”秦胤道,“他抵達時,吳王還剩一口氣,這一點,隨行之人都能證明。消息傳回來后,朝中有人質疑吳王墜馬緣由,但從泰山回來的人都說,吳王臨終前並未提過,且林宣一力支持皇上。”

因着林宣的身份,以及與先太子的交情,那些質疑聲才散了。

只是,沒有人知道太子妃的下落。

身懷六甲的太子妃,不見蹤影。

第103章 就做你家東床

祠堂里很靜。

秦鸞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