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是這麼說,可我們這些老骨頭退場的方式,不該這樣,”秦胤壓低了聲,道,“說白了,現在朝廷日子太太平了,一個個的,都忘了前朝以及大周初建時的苦,才會多這麼多烏七八糟的事!”
第135章 有難同當
這話說的,黃太師睨了秦胤一眼。
永寧侯卻似沒有察覺一樣,語氣里添了幾分氣憤:“看似有內憂外患,其實,年復一年,沒多少動靜。
古話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西涼、南蜀,小打小鬧,根本不成氣候,京畿更是歌舞昇平。
內里嘛,除了老太傅和皇上鬧成這樣,也就那臭道士了。
太師你說說,現在是不是很安樂?
老夫別的不怕,就怕安樂下去,筋和皮都散着,等困難來時,全不知道怎麼辦了。
我們還在,多少能定一定心。
等我們全埋土裡了,再着急也爬不出來。”
黃太師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老侯爺說得在理。”
他有意再多說幾句,上朝時間已至,不得不作罷了。
這些話,埋在了心裡。
整個早朝時,黃太師都在琢磨永寧侯的話。
永寧侯的擔憂,他很能理解。
金鑾殿里站着的這些小年輕們,即便明白這個道理,但他們的體會,絕對沒有他們這些經歷過最艱難時期的老頭子們深刻。
亂世,人命不稀罕。
糧食、軍需,才是最要緊的。
大將們領兵出征,他們後頭打理內政的,捉襟見肘,真是一個銅板恨不能掰成兩份花。
一步步發展到今日,國庫里總算有餘錢了。
這與皇上這麼多年韜光養晦、發展內政分不開。
如此安穩下去,大周國力蒸蒸日上,西涼和南蜀不是大周的對手,但是,年輕人嘛,需得經歷下磨難。
玉不琢、不成器。
再者,皇上是一國之君,徐太傅又大把年紀了,得給他們各自搭台階,總不能一直這麼下去。
黃太師滿腦子思考着這些。
下朝時,他走得慢,一面走、一面想,腳下不穩,險些叫大殿門檻絆倒。
林繁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他。
黃太師站穩了,道:“還好還好,老骨頭經不起摔,幸好叫你扶了一把。”
“您想什麼事想得那麼專註?”林繁問,“走路千萬要當心,我扶您到衙門裡。”
黃太師沒有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