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頁(1 / 2)

“老侯爺,”董侍郎喘了一口氣,“您這麼高興,莫不是……”

秦胤握住董侍郎的胳膊,催道:“皇上答應了,你們兵部趕緊安排,別耽誤老夫啟程。”

“啊?”饒是董侍郎猜到了,也被這等急切勁兒弄懵了,“安排、這就安排!”

話一出口,胳膊上的力量立刻就撤了。

董侍郎不由垂眼,看了一下永寧侯剛剛握住的位子。

以老侯爺手上的力氣,以前回回,不說握着痛,壓迫力還是有的。

這一次,許是太快鬆開了,許是老侯爺手上沒什麼勁兒……

一時間,因着老侯爺的高興模樣而消散了的擔憂與難過,又湧入了心田。

董侍郎只能安慰自己,定是老侯爺急着啟程,才會這麼催着他去辦事,而不是拉着他說一堆事。

鬆開,是不耽擱。

秦胤亦沒有在千步廊多耽擱的意思,催秦治和秦灃抬他回府去。

此時的永寧侯府,季氏剛打完一套拳。

邊關緊迫,她聽着也着急,自然也能理解老侯爺的急切。

但是,作為家裡人,他們明白老侯爺的脾氣與追求,更關心他老人家的身體康健。

病得連進宮都要兒孫抬着去,這根本不適合上陣。

只不過,這事兒勸不住。

別說季氏只是兒媳,秦治這個兒子,都不可能說服老侯爺。

再者,誰還沒有一點骨氣?

秦家上下,鐵骨錚錚的,還能不明白什麼是個人,什麼是家國?

於是,季氏在理解、尊重與擔憂、不安之中,徘徊了大半天,等秦灃護送老侯爺進宮去了,她也閑不住,乾脆練一練功夫。

從汪嬤嬤手中接過帕子,季氏擦了擦汗,問:“還沒有回來?”

“門房那兒還沒有消息。”汪嬤嬤答道。

季氏又問:“阿鴛呢?”

汪嬤嬤訕訕:“東園去了。”

“我就曉得!一點都不讓人省心!”季氏一聽,額上汗水直冒,“大姑娘近些時日一直在畫符吧?聽錢兒說,是想畫得了給飛門關的大伯送去。”

畫符紙,紙墨再講究,也都是外物。

符紙有用沒用,全看畫的人有多少本事,又用多少心思。

說穿了,就是要“集中”、“凝神”!

“大姑娘緊趕慢趕,辛苦萬分,阿鴛還總去打岔,要是沒畫好,這可怎麼辦?”季氏催道,“你把她叫回來!別讓她影響大姑娘!”

東園裡,秦鸞正提筆畫符。

秦鴛坐在臨窗的椅子下,几子邊一盞清茶,一疊豆沙糕,手中捧着鬼怪異志,看得津津有味。

家中狀況,秦鴛自是能感受出來,心中也有幾分忐忑。

她不想聽母親絮叨,乾脆來秦鸞這裡。

一人畫符,一人看書,很是自在。

正看到精彩處,秦鴛的眼睛凝在書頁上,手指往几子上探着去拿糕點,餘光里,書案桌上,有什麼東西晃了一晃。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