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頁(1 / 2)

安北侯苦着一張臉,想勸林繁“步子小一點”、“一口吃不成胖子”,又怕打擊年輕人。

不止是他,除了笑得很愉悅的永寧侯,其餘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也沒有人出來反對。

倒不是誰都不肯當惡人,而是,現在本就是紙上談兵。

談就談唄,談破了天也就是多喝兩盞茶。

等聽完了林繁的想法,真不行,再與他逐一分析就是了。

兵權在老侯爺手中,永寧侯不會明知不可為而派兵胡來。

林繁亦不是那種聽不進去別人道理的心窄青年。

只要等下言之有物。

年輕將領的成長,需要時間與經驗。

他們不至於連聽完計劃的耐性都沒有。

“西涼主力在玉沙口西側駐軍,這些時日沒有動過,”安北侯主動遞了個話頭,“要如何讓他們前進到玉沙口?”

林繁放緩語速,不疾不徐,說著自己的計劃。

隨着他的講述,安北侯心中的驚訝一點點淡了、散了,冒出來的是“也許可行”、“可以試試”,到最後,則是“能有七分把握”。

等林繁說完,安北侯心中大石落地,長鬆了一口氣。

他又趕緊看其他人。

原來,不止是他,其他人的心路跟他大差不差。

永寧侯摸着鬍子,思量片刻,問:“都有什麼想法,說來聽聽。”

馮仲先開了口:“雖非萬全之策,但確實可以如此。”

畢竟,行軍打仗,從不可能有什麼完全。

算計再多,也有一句話叫“人算不如天算”,能有七成把握,已經很好了。

能做補足的,就是萬一哪一個環節出了紕漏,要如何找補回來。

而這些“找補”,林繁也都想好了,說給他們聽了。

曹倫曾在玉沙口駐守過,他知道那山勢陡峭,道:“當真能順山而下?我怎麼想都太險了。”

“可以,”毛將軍道,“你是從下往上看,你要去山頂打量打量,我覺得以你的騎術,早五年可以試試。”

曹倫長臉一紅。

人過中年,能力一年不比一年,比二十歲出頭時多的,也就那點兒經驗。

這是人生規律,怎麼被毛將軍一說,顯得他曹倫這麼無能了呢?

“我想不到敵軍會從山上來,李芥肯定也想不到,”曹倫給自己尋台階,“出其不意,奇襲便有成效。”

劉賁聽到這兒,心裡也有數來了。

林繁的提議,應是與永寧侯不謀而合。

若不然,能笑得那麼開懷?

老侯爺不開口,只為了讓林繁當主角,他在給年輕人機會。

現在,年輕人說完了,該是一錘定音的時候。

劉賁便問永寧侯:“您以為呢?”

秦胤摸着鬍子,瞪着眼睛道:“老夫就一打手,你們都認識老夫多少年了,難道指望老夫給你們出謀劃策?”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