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頁(1 / 2)

只是,作為母親,她對女兒萬分愧疚。

長輩之間的鬥爭與傾軋,最後由毫不知情的孩子承擔了結果。

這一次,她不會放開女兒的手了。

誠然,讓巧玉離開,更安全些。

皇上要抓的人海了去了,哪有工夫惦記一個沒了蹤影的小丫鬟。

等他們回京后,她再去接巧玉,就可以了。

認回女兒,輕飄飄的一句話,只要老夫人開口,巧玉就從小丫鬟變成了國公府的大姑娘。

可是,為人母親,除了給予身份,更要給予認同。

巧玉的成長里,沒有林宣這麼一位父親。

回府後,老夫人在巧玉的面前,扮演的也不是母親的角色。

二十年的人生經歷,有朝一日被全盤推翻,巧玉要如何認準自己?

老夫人想的是,帶上巧玉,慢慢告訴她這二十餘年的故事,讓她親眼看一看,她的親生父親曾經奮戰過的地方。

得讓她飄蕩的人生紮根,落了地,得讓巧玉打心眼裡的,以父親為傲,以林家女兒為榮。

很早以前,在老夫人心中就隱約有這樣的想法。

真正讓這想法清晰起來的,是秦大姑娘。

念之靠着秦大姑娘的術法,看到了舊日景象。

兩位父親把酒言歡,兩位母親笑語晏晏,僅僅只有兩段畫面而已,卻讓念之隔着漫長的時光,認識了他們。

言語里,那份對未降生孩子的期盼,讓念之從心底里接受了他們。

所以,他出征前,才會坐在那兒,親手把小木槍的紅纓繫到長槍上。

那是對身份的認同。

老夫人深深記住了那副畫面。

她要把這種認同,也帶給巧玉,帶給沒有機會見到生父的女兒。

第251章 有門

秦灃在後軍都督府掛職。

五軍都督府內,秦灃這樣蒙蔭掛着的勛貴子弟並不少見。

若說有什麼不同,大概就是有些徹底成了紈絝,而秦灃還練了身真本事。

當然,掛職在五軍都督府,不管自個兒心裡怎麼想,家中長輩多數還是盼着子弟能上陣立功。

不願意出戰的,但凡模樣端正些,家底硬些,便會往御前侍衛使勁兒。

那才是個“弔兒郎當”的地方。

用秦鴛的話說,沒有一個能打的。

不過,其中也有異類。

比如黃逸,文臣之後卻一心習武,不肯好好當御前侍衛,尋着機會去了邊關。

黃逸的這番選擇,別說御前同僚看不懂,五軍都督府的勛貴們都一頭霧水。

后軍都督府里,甚至有人問過秦灃。

“連黃大公子都辭了侍衛去飛門關了,你秦大公子怎麼還在這兒?”

秦灃笑着打哈哈,沒有理會。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