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頁(1 / 2)

別人出城時機還未清楚,但朕的皇姐,是坐着她的馬車、讓守備開城門,難道是有刀架在她的脖子上,讓她這麼做的?

她若是被脅迫,挾持她的就是文定!是林繁的姑母!

她若是主動走的,那還能有什麼‘隱情’、‘陰謀’?”

董侍郎倔脾氣上來了:“既是主動出逃,為何要等到城門關閉后?臣還是以為,這事兒太蹊蹺了,且牽連甚廣,必須調查清楚!”

“朕看你就是個內應!”皇上罵道,“推出去、給朕把這逆臣推出去!”

眼看着要出人命,黃太師上前一步,勸解道:“皇上,臣等這就去安排追捕。”

董侍郎忿忿瞪向黃太師,被史尚書悄悄踢了一腳。

憋着脾氣,董侍郎低下了頭。

他知道,是他太急了。

光靠嗓門大,沒有用。

要替那幾位洗脫罪名,需要據理力爭。

理,需要他們去尋找、調查,把所有的疑點都尋出來。

黃太師這樣的以退為進,董侍郎學不來,但他承情。

第267章 說不出口

朝會,以皇上的憤然離開結束。

紀公公等人追着皇上去了,留下一眾臣子在金鑾殿里,議論紛紛。

史尚書與董侍郎道:“知道你急,但也沒有這麼個急法,皇上在氣頭上,你光頂着來,有什麼用?”

“大人教訓得是,”董侍郎垂下頭,“下官等下就去調查調查,一定要為老侯爺他們求一個公道。”

史尚書拍了拍他的肩膀。

軍報的摺子還在兵部衙門的案頭放着,裡頭內容,他記得一清二楚。

催兵、催糧。

前線進攻,催這些很正常。

早些年永寧侯帶兵時就喜歡催催催,這麼多年都沒有變過。

一面催,一面報着軍情進展。

大軍壓在鳴沙關與西涼僵持,這時候把反心露出來……

那就不像老侯爺了。

董侍郎去向黃太師道謝:“我太衝動了,沒有顧好分寸。”

黃太師擺了擺手。

董侍郎看着兩位老大人,道:“我是真的想不通,為什麼皇上會認定老侯爺他們會造反?他們對大周的忠誠,天地可鑒!理由呢?”

黃太師摸着鬍子,沒有接這話。

答案,他知道,可是說不得。

皇上確信,卻也說不出口。

皇上要怎麼說,永寧侯忠於大周卻不忠於他慶元帝,老侯爺從頭至尾忠於先太子、忠於皇太孫?

甚至,皇上根本不敢讓人知道皇太孫的存在!

黃太師看了眼其他人。

早朝的狀況,比他預想得其實好了許多。

朝中主和談、不繼續西進的那群官員,也沒有站出來說什麼“兵權”、“早該收兵”一類的話。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