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當日挑選隨行的車夫時,最重要的一條了。
沒有認路的,總不能一邊走,一邊問路吧。
老劉引路,將他們帶到莊子上換了馬匹。
打理莊子的管事恭謹向長公主稟報:“兩個時辰前,驛站里有千里加急的消息從東來,往西去,行的是軍報路子,同時往首縣派了人。”
長公主聽完,鳳眼一挑,輕笑一聲。
“我該說他快,還是說他慢呢?”她道。
反正,十分重視。
或者說,以她對那位異母弟弟的了解,毫無疑問,已經氣炸了。
驛官們千里加急,力求儘快把信息送到飛門關,也送到這沿途州府衙門,而行人帶着聖旨在後頭趕,一樣是日夜兼程。
簡單用了幾口乾糧,他們再次出發。
直至二更天,他們抵達純縣。
永寧侯夫人祖籍此縣,縣城西十里,有座土地廟。
前朝時有些香火,如今已然荒廢,只剩了個空罈子。
趕到此處,採薇下馬,點了火摺子,伸手進去,在空罈子的底座下探了探,從裡頭取出一細長布條。
布條扎了結,手法很熟悉。
侯夫人接過來看了,道:“他們還在我們前頭。”
本以為,兩批人還差個半日左右的路程,事實上,四更天時,他們在路上遇到了阿青。
天還很暗,路邊站着那麼一人一馬,嚇了錢兒一跳。
永寧侯夫人問他:“你怎麼站這兒?”
“前頭設卡了,”阿青道,“二夫人便讓所有人都去了山上破廟,商議之後路線,又讓小的在這兒等着。”
依阿青的說法,他們這一行人里,有如秦鴛這樣擅長騎術的,也有巧玉姑娘那樣頗為吃力的。
為了讓人喘口氣,馬也喘口氣,趕路亦是快慢交替。
慢下來時,季氏會使人去附近鎮子打聽消息。
之前都聽不到什麼,直到昨日下午,阿青進鎮子時,沸沸揚揚的都是議論。
這是個壞消息。
同時,亦有一好消息。
搜捕的名單里,有老夫人,有大姑娘,還有長公主與鄉君。
消息是同天抵達此地,可見京里亦是同天送出。
看來,那日城門關閉后,老夫人他們還是尋着機會出城了,只比他們落後一點距離。
提心弔膽幾天,總算能鬆了一口氣。
季氏沒有再堅持往前趕路,與秦治商量后,所有人上山。
隨着夜幕降臨,山下遠些地方,那官道延續之處,火把滾滾。
設卡了。
阿青奉命下山,往回又跑了幾里地,躲在路邊等候。
天黑影響了他的視線,卻不影響他的判斷。
馬蹄聲能傳得很遠,大半夜還在路上趕,前後差不多九、十匹馬,能對得上的,也就老夫人等人了。
果然,叫他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