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侯向林繁使了個眼色。
依他看來,西涼朝中會鬧成那樣,還能昏昏沉沉派出一個萬事不知的督軍,其中十之八九,有黃太師的手筆。
從時間上來看,眼下很難說個先後。
若是黃太師“逼迫”在先,那是歪打正着,拿下鳴沙關后,給了他們不少應對的餘地。
可若是,明知三府離京、皇上發難,黃太師還在西涼費大力氣……
黃太師的選擇就頗為讓人尋味了。
不管出於什麼目的,黃太師願意護一護他們,那老太師也一定會竭盡全力,在京中繼續周旋。
他們必須要抓緊時間。
毛將軍又自言自語一般罵了一通。
罵完了,他道:“剛劉賁跟我聊了幾句,我聽着很有道理。
剛剛漂亮地打下鳴沙關,本該是士氣最盛的時候,卻出了這種狀況。
老侯爺您一直坐鎮飛門關,留在這兒倒也罷了。
秦副將與定國公若不繼續上陣,在兵士們眼中,豈不是坐實了反叛直說?
大將都要造反了,底下的兵哪裡還有心思去打西涼?”
毛固安剛才在營中走一圈,哪兒都是議論紛紛。
不信的,擔憂的,着急的,各種情緒下,最終匯聚成了的是“義憤”。
朝廷、官場、皇帝,離他們太遠了。
絕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沒有踏進過踏進過京城。
可他們與永寧侯父子、與定國公一塊,拼殺了數月。
更有許多老兵,十幾年前就跟着秦胤沖陣了。
用鮮血築起來的情誼與信任,比城牆都堅固。
連總大將都能被蓋上反叛罪名,京中那些勾心鬥角的官員,根本沒有關心過邊關兵士們的死活!
皇上聽信讒言,下如此聖旨,多讓人寒心!
他們這些拿命打仗的兵士,為什麼要替那樣的官員和皇上去打西涼?
憑什麼?
“心散了,就帶不動了。”毛固安道。
只有讓林繁與秦威出戰,讓所有兵士們看到他們,領兵向前,才能穩住軍心。
永寧侯原就沒打算真讓林繁和秦威留在飛門關,先前那番話,不過是搭個台階而已。
既然毛固安把理由都擺得這麼明確了……
“老夫明白你的意思,”永寧侯道,“等下問問馮仲和安北侯的想法吧,不過……”
毛固安豎起耳朵,卻沒有等來後半截話。
“不過什麼?”毛將軍追着問。
永寧侯一副遲疑斟酌的樣子。
毛將軍心急,催道:“走走走,去我那兒說。”
說完,伸手一抓秦胤的胳膊,把人半推半拽着往外走。
秦威想跟上去,見老父悄悄與他擺了擺手,便沒有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