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頁(1 / 2)

不過,先帝也不是一味以跟隨時間長短來論親疏,他十分看重才能,因而才有了翁家的後來居上。

大周建立時,順妃的父親封了忠勤伯,亦算是在這天下闖出了名堂。

順妃是晚來女,忠勤伯如今的歲數不小了,舊傷落下了病根,隨着戰事減少,自放下了武器,不再操勞。

而她的幾位兄長,亦少了些磨礪。

饒是如此,他們還都在,也十分關心她與啟兒。

皇上把那三府都抄了,這事兒就不可能當作沒發生過。

更何況,還有那不知名的皇太孫在背後,清君側,不清也要清。

永寧侯遲早揮刀向京城。

那時候,誰替皇上守京師?

如果他們翁家能挺身而出,只要攔下永寧侯的大軍,解除京城危機,那她必定可以走出冷宮。

還不止,兩軍只要僵持住,皇上、皇太后就得供着她、供着啟兒。

只看表面,那真是太完美的畫面了。

可順妃不傻,她甚至不用來回分析,就知道此舉隱患頗多。

父親老邁,早不提刀了,幾個兄長侄兒,紙上談兵都談不明白,他們拿什麼去阻攔?

對面的,是身經百戰的永寧侯,是曾率領瑰衛的長公主,是安國公夫人口中、奇襲建功又說服西州開城的定國公。

拿命嗎?

拿父兄侄兒、翁家男人們的命,去攔?

去維護皇上的天下?

他趙隸和老虔婆,他們配嗎?

哪怕僥倖攔住,兔死狗烹的戲碼,那對母子做的還少嗎?

那真是一個坑,連着一個坑。

她都摔在這冷宮裡,難道還會繼續撞南牆?

順妃的手,死死扣着扶手,用力極深,以至於手背上的青筋都突了出來。

安國公夫人興許知道得不多,但依順妃之見,對方絕非全無察覺。

而對方特特到冷宮,亦是想與她有個默契。

安國公府幫不了皇太孫什麼,她們有心無力,一旦皇位易主……

新君未必會為難忠臣遺孀,甚至會對年幼的晉家小兒郎多些看顧,可晉舒兒就難了。

無功無用,安國公夫人很難厚着臉,去替晉舒兒求什麼。

便是是寬宏大量着留了命,也會和啟兒一塊,一輩子遠離京城,甚至貶為庶人。

那不是安國公夫人希望的。

當然,也不可能是順妃希望的。

以自家人的命換功績、換皇上的江山?

不可能。

以功績換自家人的命、甚至換啟兒的將來?

順妃會毫不猶豫去搏。

拚命抵擋難,順勢投降那一點都不難!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