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頁(1 / 2)

因此,他與先太子並不陌生。

甚至可以說,為了軍情安排,趙臨時常找他溝通。

他對先太子敬佩至極,亦對先太子的突然身故惋惜至極。

這幾年,飛門關最難的時候,別說毛固安罵,劉賁私底下也想過,若登基的是先太子,西涼早就打穿了。

可惜,故人已逝。

而現在,一晃二十年了,故人的兒子決意起兵……

想到玉沙口崖壁上那飛身而起的神兵,劉賁深吸了一口氣。

他站起身來,雙手抱拳:“末將領命!”

第350章 喂黃連的一把好手

啟程的日子敲定了。

永寧侯為此,往京城上了封摺子。

老侯爺親筆手書時,秦鸞在一旁伺候筆墨。

越看那摺子,她越忍不住笑意。

摺子上,一言西州來降是因我大周國威,一眾將領都不敢居功,正是大周聲名遠揚,才能得一城歸順。

二說不能繼續進攻西涼王庭的遺憾,後續新的補給遲遲沒有進展,自不敢讓大軍深入敵境,以免冬天前來不及撤出來,為此,眾將皆十分惋惜,好在,西涼也沒有再戰的勇氣,不用怕他們捲土重來。

三是秦、林兩家從未有背叛大周的念頭,但聖旨如此下了,其餘大將們也自然會遵從旨意,帶他們幾人回京當面向皇上解釋。

最後又說,此次西出飛門關,能得那麼多戰果,是眾多將士們齊心協力之成果,望皇上莫要因為對秦、林兩家的質疑而影響到該給其他人的功績封賞。

秦鸞簡直樂得不行:“您真是喂黃連的一把好手。”

這一二三四的,語氣懇切、真摯,一眼看去,那真是大忠大義之臣的句句心聲。

偏偏,每一句都在戳皇上心窩。

只提大周國威,不說皇上威儀,又把不能繼續西進的因由甩到皇上腦袋上,誰讓京里猶猶豫豫續不上糧草呢。

又替其餘眾將撇清了不順旨意的罪名,還為他們伸手討功業。

出征的將領,人人都有功,那臨危受命、坐鎮總帥的永寧侯,與帶兵奇襲、又說降李芥的林繁呢?

不止沒功,還背着十惡不赦的大罪,這像話嗎?

孫女的話,落在永寧侯的耳朵里,自然是十足的誇讚。

他吹了吹鬍子,得意洋洋:“他也可以不當啞巴。”

有本事,皇上先主動把林繁的聲音喊破,以證明這幾人存心造反。

顯然,皇上不可能那麼做。

他投鼠忌器。

只能當啞巴,那就把黃連都咽下去吧。

永寧侯在摺子上蓋上大印,交給親兵,讓往京中送。

而後,他問秦鸞道:“你祖母他們怎麼商量的?”

“先不露面,”秦鸞答道,“在大軍出發后,他們也向東,等到需要他們出陣的時候。”

永寧侯頷首:“這樣也好。”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