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頁(1 / 2)

安北侯明白永寧侯的意思。

礦場分佈散,確實需要多人配合,先圍起來再說。

而清算需要時間,稍微磨蹭些,差不多能讓他與馮仲帶一部分將士回京城,等此地清君側號聲吹響……

皇上自然是怒不可遏,可他與馮仲也並非沒有解釋的話術。

正如永寧侯說的一樣,皇上還需要有人帶兵討伐。

“老侯爺,我醜話說在前頭,”安北侯吐了一口濁氣,“我們都是大周的臣子,這些年的奮鬥也都是為了大周。

您不想我們擔心家人,讓我們提前回京,我記您這份情。

可如果,您之後的抉擇於大周有害,您別怪我對您拔刀相向。”

馮仲亦是這麼一個想法:“名利,我不看重,我相信您也不看重,都是為了大周。

之前,我一直勸您與定國公回京與皇上好好說一說,把誤會說開了。

一個是開朝功臣,一個是年輕英傑,都是大周不可或缺的人物。

可這些時日,我慢慢也想明白了,無法善了。

我們放不下京中的家人,您又何嘗不會想要為兒孫們將來不被壓制住、受不平事而努力?

皇上是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也傷了很多人的心,但他畢竟還是大周的皇上。

如若、如若您到時候無法說服我,我也只能……”

男子漢大丈夫,想要頂天立地,心中需得有一份忠義。

英雄惺惺相惜。

可英雄,也有各自的追求與信念。

永寧侯笑了起來,伸出雙手,用力地在兩人肩膀上拍了拍:“老夫做所的事情,一定會對得起先帝、對得起大周,也對得起你們這些時日的幫助。”

提到先帝,馮仲喉頭滾了滾,頗為感慨。

作為回應,他也抬手,在老侯爺拍在他肩膀上的那隻手上,沉沉握了握。

安北侯則道:“之後,哪些兵士返京,哪些留在祁陽追隨您,老侯爺可有主意了?”

大軍浩浩蕩蕩的。

眼下狀況,當然不可能去問每個人的真實想法,不實際,也太天真。

虎符在手,永寧侯固然可以調動兵士,但人在了未必心在了。

打仗,心不齊是贏不了的。

“老夫盡量留老人,尤其是早年前跟着老夫與林翰、林宣出征的,雖不多吧,也能湊一湊,年輕的也再挑一些,”永寧侯又道,“不管老人新人,首先是無官身的,如果是有功名、且家人在京城的,一概不留。”

其中道理,自是明確。

只是,安北侯突然想到了黃逸。

這位雖辭官,自己不在是御前侍衛了,可家裡人當官,還是大官。

“太師孫兒怎麼安排?”這麼想,他也這麼問了。

永寧侯已經從林繁口中,知道了黃太師的決斷,也清楚黃逸的選擇。

太師與黃逸站在了林繁這一邊。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