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頁(1 / 2)

要打仗,那不是還有安北侯、馮將軍他們嗎?

禮部加緊步伐,很快把章程定了,交給趙繁過目。

有了準確的章程,後續事情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下去。

永寧侯府里,宮裡來了人,替秦鸞量衣,預備做婚服、冠服等等。

隨着幾場綿綿雨,竹筍冒尖,人間入春。

徐太傅作為正使,萬承為副使,來侯府里行納采問名禮。

秦鸞不再隨意外出,連進宮看望皇太后都得停了,靜靜等待正日子的到來。

前後數月,說長不長。

晨起練早課,再練功夫,日復一日行事,與在山上時並無多少不同,而這樣簡單、重複的日子,她在山上過了好幾年。

可是,說短也不短。

備嫁,也到底不是山上修行。

大禮定在了八月初,趕在中秋前。

京城吹了秋風,除了正午時,白日已經沒有那麼炎熱了。

趙繁起得很早,奉先殿中祭祖,又拜見皇太后,待時辰到了,便在禮官的示意下,接受百官朝賀。

之後,與正副使一起,從南宮門出皇城,彩輿、大樂,浩浩蕩蕩前往永寧侯府。

全城的百姓都趕來觀禮。

普通老百姓家接親,大伙兒都見過,達官貴人家迎親,也曾遇見過。

可皇家婚儀,難得啊!

尤其還是皇上娶皇后,親自來接親的,更是頭一回見。

大街兩側,水泄不通的。

劉獻安親自帶人,指揮秩序,臉上笑容不斷,心裡愁得要命。

一定要順順利利的,要不然,不用皇上摘他的烏紗帽,他自己先摘了吧。

儀仗進了侯府前的衚衕。

永寧侯帶着一家人來迎駕。

到底是皇上大婚,自然沒有攔門的說法,得恭恭敬敬請進去。

秦鸞着一身精美婚服,於祠堂里拜別先祖。

蓋頭覆面,她看不到趙繁,但這並不妨礙她知曉現在的各種狀況。

小小的符靈,就藏在她的衣領旁,儘力表達着各種意思。

於是,秦鸞知道了。

趙繁着紅色婚服,很好看。

當然,不用符靈告訴她,她也知道。

她認得趙繁的時候,他還是赤衣衛指揮使,他就官服一身紅,很好認,也很好看。

震天鞭炮聲中,禮樂齊鳴。

花轎出府,一路往皇城去。

百姓歡呼不已,隨行禮官們沿途散着銅板與飴糖,越發熱鬧。

趙繁坐在高頭大馬上,回頭看了眼身後的花轎,彎着眼笑了起來。

真好啊。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