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頁(1 / 2)

段氏話這麼說了,也沒開口塞人,孫氏心裡明鏡一樣,對婆母越發體貼周詳,兩個孩子帶得也好,小日子過得舒舒服服的。

辰哥兒已經開蒙了,去年臻璇她們去京城的時候,原來族學里請的陳先生年紀大了再也教不動了,與六老爺商量了之後,便要把幾個孩子舉薦到盛安書堂,那裡的先生也是一個有大學問的,只是書堂里的孩子不一定都是官宦出身,叫家中長輩有些擔心。

六老爺親自去書館看了幾次,見那邊的孩子有一些雖然出身一般,卻都是靜得下心念書的,文風極正,又有八老太爺說,英雄不問出處,誰知道這些人裡頭會不會有下一個程琅元。

那時候還未出程家退婚的事,這句話全是誇獎的意思。

大夥聽了覺得有理,當初六老太爺也好,大老爺也好,都是去過書堂念書的,沒道理到了這些孩子就金貴了,況且多結交一些正氣之人,又可以切磋學識,免得在家中做井底之蛙,也是好的。

因此辰哥兒他們都被送了過去。

除了臻後,賈老太太看不上外頭的先生,決定送去與賈家弟子一塊念書,其餘的基本都去了。

臻衡也不例外。

臻璇回來時曾問過那學堂如何,臻衡笑着誇了一句“先生是正經讀書人”,叫臻璇也放心不少。

辰哥兒聽孫氏說到回外祖家,也跟着笑了起來,問着要帶些什麼禮物給表兄弟們。

段氏聞言樂了:“我們辰哥兒真是好孩子,不忘記兄弟們,好好好。”

這般說笑,倒是把之前對裴大老爺提到的聖上南巡的緊張給沖淡了。

馬老太太一面笑着一面低聲與李老太太道:“若是給乳母做大壽,我們到時候少不得要去磕頭的。”

李老太太笑了一聲,卻是沒有任何喜意:“我們兩個佔著一品誥命的位子,多少年都沒去給貴人們磕過頭了?也難得,就是這個時候才會想到我們呢。”

這一年沒有年三十,年二九就是除夕,守歲時聽到外頭的鞭炮陣陣,才恍然大悟新的一年已經來臨。

磕了頭說了吉祥話,季氏一把把臻璇拉到了身邊:“真快啊,再過兩個月,我們璇兒也要及笄了,是個大姑娘了。”

臻璇一怔,是了,下下個月三月初二,便是她十五歲的生日了。

及笄了,只因上頭臻瓊還沒有說親,臻璇的婚事說急卻也不見得那麼急了。

慶安堂里有了緩衝,慶福堂里卻是頭痛得厲害,周氏為了臻瓊的婚事操透了心。周氏就一個嫡女,又是族長家的女兒,怎麼挑都不滿意。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