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琳順着臻璇的目光望出去,輕抿了一口茶,淡淡道:“十妹妹又不糊塗,怎麼會想不明白呢。”
臻環確實想明白了,她知道臻琳說得沒有錯,秀才家中雖清苦些,卻也能夠溫飽,她又是裴家女兒,段氏給她的嫁妝也不缺,做個嫡妻總歸比去大戶人家做小要強。
況且,讀書人有讀書人的出路,莫欺少年窮,那周唯鳴孤兒寡母靠着族中過日子,如今中了進士娶了親,有裴家在,無論高低謀個官位,臻瓊就是官夫人,若能步步高升……
周唯鳴可以,那個秀才也不一定不行。
臻環在想清楚之後就去給段氏磕了三個頭,認真道:“太太,等我成親之後,請給我四年時間,若等到那時候哥哥沒有出息,照顧不了姨娘,我想把姨娘接出去與我一道住。”
饒是段氏沉穩,聽了這番話也不禁詫異,她沒有讓臻環起來,緩緩道:“不是我要為難你,老爺還在,哪有讓你接陳氏出府的道理。你只管放心,不論臻徽將來如何,陳氏的吃穿用度不會比現在有虧。她本分做人,家裡也沒人會再為難她。”
臻環的頭還碰着地面沒有抬起來,心裡琢磨着段氏這幾句話。
從前段氏若說不為難陳姨娘,臻環是不信她的,即便段氏不親自動手,李姨娘還在邊上盯着挑撥着,不錯過一絲一毫的機會,可這些年……
段氏自打茹素之後,越發心平氣和了。
這個當口上,她頂撞段氏不得,便規矩應道:“一切聽太太安排。”
段氏本就是大戶出身,又做了這麼多年的當家媳婦,哪裡會看不透臻環的心思。她靠着椅背抬手按了按太陽穴,面上添了幾分疲憊:“十丫頭,我也不是什麼心好的,只是不願意一家子上下烏煙瘴氣的。自當初四丫頭出事,我想了很多。
我總想着要積德、要累福,菩薩保佑,四丫頭柳暗花明。對於你和臻徽,我也是一樣的,積德累福。
你念我好,不念我好,都沒有關係,我這個嫡母,等到死的時候想想,總歸是沒有對不起你們。”
臻環的身子僵了一僵,到底沒有再說什麼,只是又磕了三個頭。
這段對話是段氏屋裡的婆子傳到臻琳這裡的,臻琳聽了失神了許久,段氏對臻徽和臻環是有心結的,要讓段氏真心說出這麼一段話來,可見其心傷。
為了那一年臻琳的遭遇,段氏改變了很多。
做母親不易,在臻琳生下自己的孩子之後,她比從前更能體會段氏的心境。
一個母親,一個愛着親生子女的嫡母面對庶出孩子時的心境。
尤其是段氏生臻琳的時候,陳姨娘懷了臻徽;而在段氏懷臻德的時候,陳姨娘又有了臻環。
段氏對臻徽和臻環,永遠不可能像她對臻珂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