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所謂南蠻“六詔”,其實就是“青峽關”以南的六個大型部落。
而這“六詔”分別是: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以及蒙舍詔。
這些信息,都是林峰在赴“青峽關”途中,聽吳都頭講的。
時間飛逝,林峰等人來“青峽關”一個多月了。
這幾日連續的雨雪,使得整個關牆修築工地淪為了一片泥濘的沼澤。
勞役們不得不頻繁地中斷工作,前往火塘烘乾衣物,否則濕冷的衣物緊裹身軀,令人動彈不得。
工地的后廚門口,林峰從牛車跳下,牽着牛行至棚下,細心地用麻布為牛拭去身上的雪水。
要知道,工地上的這頭牛,可比人好金貴。
這時,幾名幫廚的婦人立即來幫林峰卸下牛車上的糙米。
其中一名婦人看着林峰滿身的泥水,不由得埋怨道:“你怎能將蓑衣覆蓋在糙米上,這些米兩日便會被吃完,即便淋上些許雨雪也無大礙。”
林峰從牛車上卸下一個大筐,框里裝的全是被剃了肉的豬骨頭。
“這些都是給人吃的,怎麼能見水,大傢伙都在下苦力,吃不飽會出人命的,前幾天的伙食費還有一點剩餘,我就買了一點豬骨,今天給大家弄點豬骨湯喝,暖暖身子。”
婦人聽后,笑容滿面地說道:“還是小郎你仁慈,要是換了別人,那些苦哈哈恐怕連飯都吃不飽,更別說喝豬骨湯了。”
林峰無奈地苦笑,對於官府提供的物資供應感到困惑。糙米的配給量少得可憐,而鹹菜卻堆積如山,那一壇壇黑乎乎的鹹菜,不知是哪年腌制的陳貨。
負責管理庫房的還慷慨地表示,如果不夠就儘管去拉。
面對這樣的困境,林峰靈機一動,開始用鹹菜與山民交換糙米和葷油。
對於山民來說,只要有鹽吃就已心滿意足,根本無暇挑剔。這一舉措,反倒讓林峰撿了個大便宜。
在“青峽關”修築工地上,共有五千多名勞役,而林峰則肩負着為一千多名勞役伙食。
這一千多名勞役對他們的伙食感到十分滿意。
這也難怪,畢竟頓頓有米有菜,時不時還能嘗到一絲葷腥,這樣的伙食比許多勞役家裡的還要豐盛。
山民們藏匿於深山之中,自耕自食,聽起來似乎逍遙自在,實際上天天都在生死邊緣打滾,和大山斗,和野獸斗,還要和山裡的盜匪斗。
這種生活,雖看似逍遙,卻時刻在生死邊緣徘徊。
林峰與這些山民打交道已有數月,然而,他從未見過年邁的山民。事實上,大多數山民的壽命都難以超過四十歲。
喝下一大碗熱騰騰的豬骨湯后,林峰才感到一絲溫暖滲入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