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空氣里瀰漫著一股子緊張勁兒,像剛煮開一鍋粥,熱氣騰騰還帶着點燙手的意味。

楊士奇這老狐狸站在隊列里,眯着眼思忖了半天,像在掂量一盤棋該怎麼下。終於,慢悠悠邁開步子出列,嗓音抑揚頓挫,像個老戲骨開嗓:“臣以為,這是一篇好文章,字裡行間都斟酌得滴水不漏,哪怕請來當代名儒,也改不下一分一毫。足見李貫是真下了心的。”

他這話說得四平八穩,像在誇一盤剛出爐的桂花糕,香甜可口還挑不出刺兒,語氣裡帶着點老油條的圓滑。

大儒劉三吾捋着白花花的鬍子,慢悠悠點頭,像個老學究給學生打分。眯着眼慢條斯理地說:“用典精準,用詞考究,老夫愣是找不出一處可改的地兒。這文章,跟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比肩也不為過,堪稱首屈一指!”

他這話一出,殿內頓時嗡嗡作響,像一群蜜蜂圍着蜂巢轉,嗡嗡聲里滿是對李貫的艷羨。劉三吾這老傢伙可是出了名的挑剔,能從他嘴裡掏出這麼一句,簡直比登天還難。

李貫站在那兒,聽着這波接一波的吹捧,臉上得意得跟開了花似的,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眼裡滿是“老子天下第一”的小得意。

那模樣活像只剛打贏架的公雞,尾巴翹得老高,恨不得當場抖抖羽毛。朱允炆站在一旁,心裡樂得跟吃了蜜糖似的,甜得牙都快掉了。

暗自感慨:這不就是李貫送我的投名狀嗎?果然貴重得不得了,連楊士奇都點頭認輸,這回我可賺大發了!他激動得差點手舞足蹈,腦子裡已經開始幻想自己拿着勸農書名揚天下的場面,恨不得當場給李貫頒個“最佳隊友獎”。

他按捺不住內心的狂喜,趕緊出列,語氣裡帶着點獻寶的急切,像個小孩炫耀新玩具:“皇爺爺,孫兒願意親自坐鎮,把這勸農書發行天下,絕不延誤春耕!”

說完,他還偷偷瞄了朱元璋一眼,滿心期待能得個“允炆真棒”的誇獎,順便在朱允熥面前秀一把優越感。那小眼神里滿是得意,嘴角都快咧成月牙了,像只偷到雞的小狐狸。

可朱元璋這老江湖,臉上愣是沒啥表情,像個老和尚入定,波瀾不驚,深得讓人猜不透。

他慢悠悠轉頭看向朱允熥,聲音裡帶點考校的意味,像個老爹試探兒子:“熥兒,你咋看?還有,咱昨兒可下了旨,讓你今兒把昨天親耕的感想說出來,乾脆一併說了吧!”

他這話說得不緊不慢,可那眼神卻像老鷹盯着獵物,藏着幾分看好戲的促狹。

朱允熥站在那兒,低頭沉吟片刻,像個老僧在掐算天機,眉頭微微皺着,像在心裡翻來覆去地組織措辭。

然後他抬頭,慢條斯理地說:“皇爺爺,我跟楊士奇看法一致,這文章從文學造詣上看,確實出眾,沒啥瑕疵。”

他這話說得輕飄飄的,像在評論一幅剛掛上牆的字畫,語氣淡定得讓人抓狂,波瀾不驚得像一潭死水。

朱允炆一聽,心花怒放,差點沒當場笑出聲,腦子裡瞬間炸開一朵煙花:朱允熥,你也有拱手認輸的一天啊!當初不選李貫,現在後悔得腸子都青了吧?活該!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