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造時因帝王之家的高要求,成品率不高,上品供奉宮廷,次品則被銷毀,因而流傳到民間的數量極少。
數量少,價格自然高的驚人。
價格高了,後世的仿造品就來了。
就說目前的市場上,雞缸杯泛濫成災。
哪一件店鋪,要是沒有三五件雞缸杯,都不好意思開門營業。
彆看假的多,但鑒定起來,還不是太費勁。
清康熙朝仿品比真品稍高,底徑略小於真品,足邊一周無釉處比真品寬。
底部六字方框楷書款將底部占滿,線粗色重,文飾比較板滯。
青花山石圖案上加有濃重的青花點,為真品所無。
清乾隆時仿品有的是高柄臥足,器外帶有乾隆禦題詩,底足內有“大清乾隆仿古”印文。
民國時仿品釉麵泛青,青花色浮,色澤清淡,文飾呆滯。
明代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和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有成化款之仿作。
仿品的色彩和款識與真品雖有相近之處,但仍有破綻可尋。
嘉、隆、萬時仿款顯得筆畫粗重,排列稀疏,圈欄過大,與成化款的筆法貌似而筆力不同,色彩也濃而不豔,隻有雲朦、氣泡與成化窯相似。
清三代仿品款較明代仿款為優,特彆是在調配顏色和款識寫法上,與真品甚似。
不過,成化真款都顯有一層雲朦,有氣泡如珠,字的青花色晦。
而清代仿款在放大鏡下可以看出雲朦很淡,氣泡不勻,字的青色亦顯渙散,胎色微透黃或白色閃青,底足釉砂相連處少微黃色。
這些技巧,王振邦和關海山駕輕就熟。
經過幾分鐘的鑒定,最終給出結論。
這件杯子,確定為大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正品無疑,
結果宣布,觀眾席上再次響起了掌聲。
這個掌聲不是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