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相連的又是亭亭玉立的群峰,卷前題詩山中村莊座座古樸的小橋,帶有涼亭的橋,簇擁著全卷的高峰,似直插天際,達到高潮。
高峰左邊的峰巒,與深入畫裡的曲折江流相映成趣,起到了回轉的作用,成為第二段的結處。
漫步於此處,意味無窮,由跨江大橋踏上岸,兩邊排列著建築,翻過高山,走過山穀,再爬上高山可見一處平原,村落房屋錯落有致。
平原邊的懸崖頗具險勢,但另一麵的高山又給了村莊無比安全感。
但此村落貌似是孤立的,並不能通往下一處,返回原來的小路且賞且行。山穀中的村落,河灘上的漁船,逍遙的隱居生活,招來船家繼續前行。
舟在水中,可見隔水兩山遙相呼應,似是隔著銀河的牛郎織女,雖儘力向對方傾斜著,卻難以碰觸。
岸上一片綠色的平地生機盎然,岸邊星星點點的漁船,似乎傳來了漁翁的吆喝。翻山越嶺跋涉,才站到巔峰之下,雖有攀登之情,卻難有攀登之勇。
第三段一轉前段的曲折緊張,節奏平緩,瞬間消除緊張氣氛。
畫中一小島,島下平鋪著漁村,漁舟點點,使開起之勢下轉,起到承接作用。
卷左下部畫近景坡岸與之相連接,起到轉接作用,卷左尾部畫突起的秀峰,其勢向上伸過江麵和遠山,結住了開起之勢,並總結全卷。
從畫卷景觀的呈現,能窺得宋代皇室對長壽的追求。
道教所崇尚的養生觀念和修仙長生契合了皇室的需求。
在青綠山水中,運用石青、石綠等現實中看不到的色彩對實際的山水進行加工,一定程度上展現了人們想象中的珍藏著長壽秘密的海外仙山。
這幅巨作自然景色描繪得細致真實,與人的活動也結合得更加緊密,展現了較廣闊的社會生活麵。
畫麵著意刻劃的自然景色,既概括地表現了山勢綿亙、水天一色的浩森氣象,又精心地勾畫了幽岩邃穀、高峰平坡、流溪飛泉、波濤煙靄等自然界變幻無窮的狀態,使千裡江山既開闊無垠,又曲折入微,充分地顯示了神州山河的壯麗多姿。
同時,在自然環境中安插了眾多的人物活動,精細地刻劃了如水村野市、漁船遊艇、橋梁水車、茅篷樓閣等生活場麵,還有相當真實的捕魚情景。它以普通、日常的生活、勞動景象來輝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