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漢末三大戰役,唯有夷陵之戰最令人惋惜。
惋惜的原因很簡單,首先它是以孫權呂蒙白衣渡江,背刺盟友害死關羽為導火索引發的,這足以激起所有人的憤怒,不管什麼時候,人們最恨的都不是敵人而是叛徒。
其次這場戰役劉備本可以不打,完全可以像這次一樣放棄東征掉頭北伐,為給兄弟報仇放棄了奮鬥一生的事業,舉全國之兵揮師東征,讓後人感受到了什麼叫極致的浪漫。
最後就是戰役的勝負了,征戰大半輩子的劉皇叔在人生最後關頭栽了人生最大的一個跟頭,徹底葬送漢室復興的希望不說,連自己也因此喪命了,這樣的結局怎能不令人唏噓?
此後的數千年,時刻都有人為這場戰役的結局惋惜,都在努力思索着劉備到底敗在了哪裡,若將自己換成劉備,該如何才能取得勝利?
互聯網興起之後,這種討論越發激烈,有關夷陵之戰的帖子一搜一大堆,關興自然也是參與討論的人之一,在宿舍里跟舍友,在學校跟校友,在網絡上跟網友都沒少爭吵,因此對夷陵之戰的了解極為深刻。
在關興看來,夷陵之戰中劉備犯了好幾個錯誤,最大的錯誤就是輕敵,覺得陸遜年輕沒將陸遜放在眼裡。
其次劉備在夷陵跟陸遜長期對峙,從初春對峙到深秋,期間什麼都沒做,只是單純的對峙消耗,等於是將戰爭的主動權白白送給了陸遜。
劉備之所以如此是想靠外力破局,等已經篡位登基的曹丕下場,揮師南征與他瓜分東吳,但架不住孫權無恥啊,為防止曹丕南征竟主動上書表示臣服,順帶接受了吳王的冊封,等於是將自己從大漢吳侯變成了大魏吳王,差點沒把張昭給氣死。
要知道那會曹丕已經篡位登基,是魏帝而非漢臣了,你孫權非但不揮師討伐反而接受曹丕冊封,你想幹什麼,背叛大漢嗎?
接受曹丕冊封這事雖然乾的惹人嫌,但架不住孫權不要臉吶。
而且曹丕也是個大傻叉,孫權接受冊封了你就真信了,真的放任孫權胡作非為了,結果夷陵之戰剛結束孫權就跟你翻臉了,傻眼了吧?
孫權曹丕一個沒底線的小人,一個沒智商的傻叉,相互演了場君臣和諧的戲碼,讓劉備計劃徹底落空的同時還把劉備給坑死了。
這話怎麼說來着,智者絞盡腦汁不如智障靈機一動,估計劉備到死都在罵曹丕是個智障。
最後就是劉備仁慈,見蜀軍水師打不過吳軍水師,又見天氣炎熱將士抱怨頗多,便將水師撤到岸上放棄長江水道,給了陸遜偷偷過江趁夜縱火的機會。
關興將夷陵之戰的信息在腦中過了一遍,然後思索自己若是劉備會怎麼辦?
他若是劉備,鐵定不會老老實實待在夷陵跟陸遜玩消耗,而是會迅速開闢第二戰場的。
當時馬良可是前往武陵郡聯絡五溪蠻,並且成功說動五溪蠻王沙摩柯加入劉備陣營了。
所以關興有些想不通,劉備在明知夷陵山區狹小,蜀軍自己都擺不開的情況下為何還要將沙摩柯召來夷陵與他會合,而不是讓沙摩柯殺向荊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