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1 / 2)

第77章

挖坎兒井、開山路、建造兵器坊、設置一些必要的陷阱......

當多條線一起鋪開,趙安發現目前趙家屯的勞動力也只是勉強夠用。

而這壓根算不上大規模建設呢。

在這樣的抗敵一線謀發展,縱觀整個西北十二衛都找不出第二家來。

可能在他們看來,這已經不是刀口上舔血了,而是鍘刀下啃骨頭。

骨頭難啃,鍘刀也會隨時落下來。

一旦韃子攻破鐵門堡,那麼他所做的一切都會付諸東流,搞不好還會為韃子作嫁衣裳。

其實這就是路線之爭。

趙安選擇的路線是以強大的經濟作為後盾,再以精兵守城。

這樣一來,他不僅能夠自給自足,而且無論是攻堅戰,還是消耗戰,他都打得起,將來也有能力主動攻打韃子。

他們則是立足於防守,而且大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意思。

毫不誇張地說,他們早就是韃子的俎上魚肉了。

韃子只是覺得這魚肉都餿了,一直懶得下嘴罷了。

趙安也懶得管他們怎麼看。

在最後幾個孩童身上的疹子消失,這波疫情也宣告結束后,他應流民們的請求,又成立了“民兵”。

所有腿腳利索,沒有嚴重基礎疾病的人都可以加入。

他們也是擔心韃子破壞了趙家屯這獨一無二的發展勢頭,都想為鐵門堡的防守盡一份力。

這差不多就是全民皆兵了。

民兵、預備役和新兵的垂直體系也完整地建立了起來。

在趙安的設想中,新兵要參軍三年以上,至少和韃子打過三次仗才能算作老兵。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