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2)

第1章

大虞王朝,京城東郊,白馬書院。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一間有些破舊的學堂里,周策站在正前方,對着數十個身穿粗布麻衣,或是布丁衣服的窮苦孩子講學。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沒有懂了卻不行動的人,懂了而不行動就是還不懂。當我們真正認同一個道理時,這個道理就會在我們內心深處紮根,自然而然地影響我們的行為。

比如,你真正意識到早起是一件正確而健康的事,那你就不會再睡懶覺,不需要家裡大人叫你,自己就會早早起床......”

周策身材欣長,面如冠玉,穿着一件水洗髮白的青衫,衣服雖然破舊,但卻乾淨整潔,手持一把羽扇,輕輕晃動,髮絲輕揚,整個人散發出一股出塵脫俗的氣質。

而那些孩子,雖然各個看起來都是窮苦人家的孩子,但卻雙目有神,靈動非凡,全然沒有許多地方的窮人孩子的那種木訥乃至麻木。

尤其是其中一個看起來約莫十三四歲的少年,五官英挺,眉目有神。

他的穿着打扮,相對於其他孩子來說,算是比較好的,雖然不是綾羅綢緞,卻也乾淨整潔。

待周策講完,這少年第一時間舉起手來。

周策看向少年,“李火,你說。”

李火問道:“老師,我認為知行合一就是一種實際可行的生活方式,可以讓我們每個人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和行為,我說的對嗎?”

“你說的很對。”

周策笑道:“不過‘知行合一’不僅僅是一種思維方法或行為準則,它更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我們要將這種價值觀落實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之中......”

這時,周策的餘光突然瞥見,窗外不知何時,來了一名中年男子,竟也在認真地聽他講課,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中年穿着樸素布衣,興許是哪個孩子的家長?

周策並不在意,對其微微一笑后,便收回目光,繼續講學。

而學生中的李火,也是順着周策目光瞅了眼窗外,當看到中年男子后,李火心裡咯噔一下,表情都有些失控了!

窗外的中年和李火對視了一眼,露出一絲似笑非笑的神情。

周策察覺到這一幕,就問道:“李火,窗外的人你認識嗎?”

“他,他是我父親。”

李火站起身來,回答道。

“令尊興許是找你有事,不要讓他久等,你出去和他談談吧。”

“好的。”李火點點頭,快步走出學堂,來到中年男子面前。

“打擾了。”中年對周策含笑致意。

“走,我們到樹下說話。”

而後,他又指了指不遠處的桃樹,帶着李火走了過去。

二人來到樹下,李火神情忐忑地問道:“父王,你,你怎麼來了?”

沒人知道,李火眼前的中年男子,可不是打扮出來的貧苦人,而是當朝太子李承民!

而李火本人,也不是貧苦人家的孩子,而是皇太孫李炎。

李承民道:“這些天,你誆我說是去國子監聽學,就是來這了?”

李炎忙解釋道:“父王,周師學識淵博,遠比國子監那些只會之乎者也的書獃子強百倍。這些天來,我在這裡獲益良多。”

李承民瞪了眼李炎,“他講的知行合一,確實有點意思。但你說他比國子監的大儒們強百倍,可就有些誇大其詞了。”

“父王,兒臣可沒有誇大其詞,周師真的很好,兒臣最欽佩他的,還不是他的學識,而是他的德性與品質。”

李炎鄭聲道:“周師在白馬書院教了三年書了,他專教窮苦百姓家的孩子,而且從不收取學生分毫,連學生父母給的雞蛋麵餅也全都拒之不收。

非但如此,他還經常會接濟那些家庭條件差的學生。”

李承民略感驚訝:“當真如此?”

“兒臣句句屬實。”

李炎道:“周師說,人人平等,科舉不該是權貴世家把控的,窮人也有資格讀書明理,也應當參加科舉改變命運。”

這時,學堂裡面,周策講學結束,他從牆角的一個竹籃里,拿出一個個炊餅,給每個學生分發了一個。

學生們拿到炊餅,全都笑臉洋溢,嘰嘰喳喳的向周策道謝。

李承民遠遠看到這些,問道:“他這是幹什麼?”

李炎道:“那些學生家裡都很窮,很難吃飽肚子,周師每天都會給大家做一些吃食,在課間休息的時候,給大家分發食物,讓大家填飽肚子。”

李承民愕然道:“一個人管幾十張嘴,以他那點薪資,他管的起嗎?”

“白馬書院是三流小書院,周師的薪資很少,單靠薪資肯定不夠。”

李炎道:“周師在閑暇時間,會兼職給人寫字寫信,賺一點酬勞。他就是用兼職賺的酬勞給大家買東西吃。”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