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這模樣自然駭得太子等人大驚,忙讓人將她送回房裡,又讓人去請太醫。剛好因為大公主發生這等事情,皇後派了兩個太醫常駐在公主府里,所以太醫也來得極快。
幾位皇子此時也顧不得男女有別,都擠進了房裡,至於誰關心誰看好戲的,也沒人理會了。
“太醫,寶華怎麼樣了?”太子作為長兄,表現得極為擔憂。
太醫檢查了下,說道:“回太子殿下,公主的身子是虛弱了點兒,但並無大礙的。”
“無礙?”太子和賢王等人都疑惑地看着太醫。
“嗯,雖然屬下等人還未研究出公主先前所吃的藥物是什麼,不過它們對人體並無損害,只是導致人體虛弱罷了,卻不會奪人性命。唉,也不知道何等高人能制出這樣效果的葯,倒是有些像是幾十年前的陵南解家的手法……”太醫一臉遺憾可惜的表情,很快又否決了自己的猜測,因為解氏一族已經沒落了,退居陵南一角,已有二十多年未有解家子弟出仕。
太醫的話未完,但卻讓賢王妃臉色微變。
同樣臉色有些異樣的還有阿寶,頓時又看了眼像個過客一般斂袖站在最外面的晉王,明明那般的安靜沉默,可是存在感極強,讓人無法忽視其存在。
在阿寶看過來時,他沉默地回視,比起對於其他人的無視,他總是能極快地捕捉到她的目光。
因為大公主的身體虛弱原因,所以大夥只呆了一會兒便告辭離開了。
離開之前,齊王還要刺激大公主一把,“大皇姐,你那些下人也特不敬主子了,弟弟好心幫你調教他們,都捆了送去凈靈庵吧。”
大公主用一種要吃了他的眼神瞪着他。
賢王忙道:“六皇弟,寶華現在身子不好,何苦來讓她不好受?你就消停一些吧。”
齊王正欲開口,這時一直未曾開口的蕭令殊道:“本王的侍衛已經將那些膽大的奴才送去凈靈庵了。”
“……”
所有人:=口=!這丫的不愧是在管過欽犯,這行動力……
這時,大公主啊的一聲,終於暈厥了過去。
公主府中又一陣雞飛狗跳。
******
一個時辰后,大公主的奶嬤嬤張氏已經跪到太和殿中,對着正德帝抹眼淚哭訴。
張氏是宮裡的老人了,當年正德帝初得了一個女兒正稀罕着,什麼都要為她張羅,那勁頭還讓後宮的女人們納悶又嫉妒,不知道生個賠錢貨有什麼好高興的,難道皇帝的愛好與眾不同,比較稀罕女兒?於是也在後宮中掀起了一陣生皇女的風。而這張氏,也是正德帝親自去內務府中為女兒挑的奶娘,加之有些情份在,張氏面聖的機會比後宮的女人還要多。
“皇上,您不知道,寶華公主實在是……奴婢真不知道晉王殿下和齊王殿下是什麼意思,公主已經病了,可是他們竟然還來惹她生氣不說,而且還將公主府里的那些伺候公主的丫鬟嬤嬤們送去凈靈庵……皇上,您要給公主作主啊……”
正德帝面無表情地看着她,只有張傑能從那張過於平靜的龍顏中發現皇帝其實在忍耐着什麼,看向張氏的眼神不禁有些憐憫。
比起其他人,張傑更清楚皇帝為何會如此寵愛大公主。或許大公主出生那會兒皇帝確實是因為是第一個女兒而稀罕她,那麽後來對大公主的寵愛,不過是因為大公主長得有幾分相似已經去逝的長孫貴妃罷了。
想起已經去逝的長孫貴妃,張傑心中一嘆。皇帝是真的愛那個女人罷,在她死後,足足有五年時間皇宮才傳來宮妃有孕的消息,使得晉王與齊王兄弟倆的年齡相差了五歲,與其他兄弟間只相隔一兩歲不同,從中也足間那五年皇帝因為長孫貴妃的死,根本無心於後宮。
而大公主的帝寵,不過是建立在已去逝的長孫貴妃身上,先前有平王太妃點醒,怕是大公主以後不能再像過去那般橫行無忌了。
果然,在張氏正在給晉王上眼藥時,突然正德帝臉皮抽搐了下,暴怒出聲:“別拿這等小事來煩朕,有什麼需要作主的,去找皇后!”
“……”
張氏的哭聲截然而止,一臉不可思議地看着正德帝,完全傻眼了。?
第 61 章
? 事實上,傻眼的人還有後宮得到消息的女人們。
當皇后聽說大公主的奶嬤嬤張氏進宮來找皇帝哭訴作主什麼的,她完全是不以為意的,反正只要大公主稍有不平衡,受那麽丁點的委屈,張氏都是直接進宮去找皇帝的,後宮的女人們已經習慣了皇帝為了大公主又當爹又當娘的德行。
所以,當張氏被正德帝不耐煩的語氣罵傻后,也真傻傻地跑到後宮去找皇后了。
至於皇后:=口=!這是要變天的節奏啊!
張氏跪在鳳翔宮的大殿里將先前在太和殿里對正德帝哭訴的內容向皇后哭訴一遍,抹着淚,好不可憐,不過位上的皇后卻沒怎麼仔細聽。事實上,皇后想的是,按皇帝往常的尿性,所以大公主受什麼委屈來找的從來不是她這嫡母,而是皇帝,彷彿生怕自己這皇后欺負了她似的,而現在,他將人打發過來找自己作主是什麼意思?
雖不知道什麼意思,皇后還是好聲好氣地寬慰了張氏,至於張氏說晉王齊王將公主氣暈了的事情,她完全不接口,輕描淡寫地在口頭上申斥他們一遍,轉頭根本沒什麼吩咐。
大公主被個膽大包天的婢女下藥加害的事情前兩日傳進宮裡,整個宮裡的人都知道了——又是張氏進宮來哭訴的,最後還帶走了幾名太醫入駐了公主府。大概除了戚貴妃等少數幾個女人外,整個後宮的女人都在暗中叫好,幸災樂禍。
皇后自然也是幸災樂禍中的一人,雖然她是後宮之主,要一碗水端平,可是端得再平人也是有私心的。皇后的兩個兒子就是她的命,甚至連皇帝那個渣夫都要排在兩個兒子後頭。大兒子就不必說了,那是太子,她後半輩子的依靠。小兒子是個痴纏的,有別於大兒子的穩重,時常膩着她,更讓她疼愛。
而大公主曾經將她的小兒子毒打得遍體鱗傷,高燒不退,差點一命嗚呼,是她不眠不休守了三天三夜才將小兒子守回來,那時見小兒子受的罪,皇后想啃了大公主的心情都有了。只可恨皇上當時護着她,雖然口頭上懲罰兩句,對小兒子也有補嘗,可仍是讓她意難平。
所以,現在大公主變成這樣,皇後面上難過心裡卻樂開了花,只覺得這真是報應。更報應的是,正德帝也不知道是不是突然由腦抽變好了,這次的事情竟然沒有偏向大公主,反而命令大公主在府里閉門休養,張氏進宮也將她打發到她這裡來。
皇后心思千迴百轉,面上卻沒有半分流露,對張氏道:“寶華那孩子本宮也是心疼的,真是可憐見的,竟然遭了這些罪。你且回去好生照顧公主,本宮會告訴皇上,讓皇上懲罰老五和老六,必不會讓寶華受委屈。”
張氏低頭抹着淚,如何不知道皇后是在打太極呢,嘴裡說得好聽,不過是將皇上拿出來說嘴壓人,怕是轉眼便置之不理吧。張氏心頭惱恨,嘴裡還得千恩萬謝,心裡十分憋屈。以前大公主受寵時,誰對她這大公主奶娘不是恭敬有加,連皇后也禮遇萬分,可現在呢?真是風水輪流轉。
等張氏從鳳翔宮出來時,根本沒得到皇后的丁點表示,心中十分憤怒,覺得她的公主這罪是白受了,如何可以?
於是張氏又去了朝陽宮,朝陽宮的戚貴妃一直以來與大公主交好,對大公主也是虛寒問暖的,若是有她出面找皇帝說情,皇帝應該會為大公主作主罷。
戚貴妃自然出面接見了張氏,不過和皇后一樣,戚貴妃也是不敢輕易許諾應允什麼。雖然她願意和大公主交好,可是卻不願意得罪兩位王爺,特別這兩位是所有皇子中最難纏的,得罪了他們,說不定連她的兒子都不會好過。
當然,面子情是要給的,所以戚貴妃用十分煽情的語言讓張氏感動了一翻,暗示張氏,若是有機會,她會在皇帝面前提起大公主的境遇,同時也會讓在宮外的賢王多關照公主府。想到今天得到的消息,戚貴妃臉皮抽搐了下。
公主府的侍衛奴婢被晉王帶去的人打了,而且齊王那熊孩子還懂得先發制人,製造輿論,現在京里的人都知道幾位皇子上門去探望大公主,可誰知公主府的下人恁地囂張,竟然不敬皇子,還挑唆皇室親情,於是被晉王打的打,送凈靈庵的送凈靈庵,公主府一下子空了,只留了幾個人伺候,真是寒酸得可以。至於被氣暈的大公主——那啥啊,大公主不是被人下藥身子虛弱么?隨時都可能暈厥啊,真的不是他們害的啊,他們還好心地帶禮去探望呢~~
於是,這麼光明正大的理由下,張氏進宮來哭訴,若是正德帝不理,後宮的女人哪敢為了她對上那兩位難纏的主兒?對上齊王那主,你一輩子都不得安生;若是對上晉王,得,你馬上就往生了。
最後張氏被戚貴妃煽情了一把離開了,等離開后才發現,哎喲,戚貴妃根本沒給個保證啊,暗示有毛用?她的公主還躺在床上要找皇上為她作主呢!
等張氏離開后,戚貴妃想想也不安心,召來心腹嬤嬤道:“你馬上使人到賢王府告訴賢王,寶華那兒讓他多注意點兒,若是可以,別同她走太近,面子上過得去就行了。”
嬤嬤有些不理解,“娘娘,以往殿下與寶華公主交好您不是樂見其成么?”
戚貴妃笑得薄涼,“那是以前,現在嘛……皇上都表現得這般明顯,咱們也得掂量一下,省得招他恨。”伺候正德帝那麽多年,戚貴妃自認比皇后還要了解那男人的脾性,可不是個心眼小的主嘛,小得當年對長孫貴妃愛得要死要活,轉眼人家一死,兒子就丟到冷宮不聞不問了。
嬤嬤吃了一驚,在她心裡,盛寵二十餘年的大公主那是山嶽一樣高大的存在,哪能說被推倒就推到的?雖然中秋節那天的事情出乎意料之外,但大夥仍是沒怎麼放在心上,只覺得皇上應該很快又會憐惜上大公主的。
“應該不會吧?您瞧,聽說大公主被人下藥陷害,皇上還派人去徹查這事,又派了太醫駐到公主府中……”所以怎麼看都是聖寵不衰的表現。
戚貴妃執着宮扇慢慢地搖着,半倚着美人榻,輕聲道:“中秋那天雖然不知道平王太妃與皇上在交泰殿中說了什麼,但想來應該是與晉王和他娘親有關……太妃對皇上影響極大,若太妃說了什麼,想來皇上也會聽得進去……”
戚貴妃斂下眼瞼,回想着當年的長孫貴妃,極盛極寵,卻突然暴斃,怎麼看都可疑。因為這事宮人被清洗了大半,鬧得整個後宮都惶然不已,也使得這事也成為一個謎。而讓人不敢置信的是,皇帝那麽寵愛長孫貴妃,卻在她死後,她的兒子被丟到冷宮自生自滅,怎麼看其中都有蹊蹺,不過因為正德帝那時因長孫貴妃之死脾氣變得十分糟糕,儘管眾人心中有疑問,也不敢讓人去探查免得觸了他的霉頭,直到今日,知曉當年長孫貴妃死因的人仍是不多。
至於大公主,越長大越像長孫貴妃,也因此讓正德帝起了移情作用。不過長孫貴妃是個風華無雙的女人,可沒有大公主的愚蠢跋扈,仗着帝寵肆無忌憚,以後怎麼死都不知道。若沒有晉王的存在,或者晉王當年死在冷宮中,戚貴妃覺得,估計肖似長孫貴妃的大公主真的是皇帝心中的唯一的寶了,只可惜……
“哎,順便告訴賢王,大公主那邊先穩着吧,若是不行就行了。”
聽到戚貴妃這漫不經心的話,嬤嬤心裡明白,若是皇帝真的厭棄了大公主,那麽大公主在貴妃這裡便是棄子了。
*****
賢王將宮裡來的人送走後,擡腳便去了主院處。
賢王妃挺着肚子迎接,被賢王扶住坐回坑上。
待丫鬟上了茶后,賢王將她們揮退,便將戚貴妃使人傳達的話告訴妻子。賢王妃聽罷,如何不明白戚貴妃的意思,這擺明是將大公主看作是棄子了,目光微沉。
齊王敲着桌面,慢慢地說道:“寶華素來得父皇喜愛,雖然這次父皇的處置有些出乎意料,不過也是一時的。只可惜,寶華現在的身體……”賢王一陣可惜。
若是大公主的身體健康,能時時進宮到正德帝面前表現,勾起他的記憶,相信疼愛了二十餘年的女兒就算一時間她做錯了事,一時也放不下的。但若是大公主一直這麼病下去,閉門不出,再深的感情也會有淡的時候,這感情就是經不得時間的考驗。
賢王妃聽明白他的意思,其實在她心裡,仍是對這幾天發生的事情百思不得其解,實在是想象不到事情怎麼會變成這樣。可能是上輩子對大公主的記憶太深刻了,她對大公主助賢王登基所起的作用是信服不已的,可以說上輩子若沒有大公主居中周旋,正德帝也不會這麼快厭棄太子,繼而廢了太子后,任由太子病逝於宮外,然後又因為有大公主的幫忙,賢王將作為中宮皇子的齊王打壓下去,繼而被正德帝譴送到藩地,後來死於藩地的暴民手中。
所以,賢王妃實在不想放棄大公主。
見賢王思索着,賢王妃忍不住道:“其實大公主的病也不是治不好。”
“哦?悅兒有何高見?”
賢王妃為他斟了杯茶,笑道:“高見不敢當,不過是想起了一人,便是今日太醫所提的陵南解氏子弟。”
“解氏?”賢王皺眉,“陵南解氏之名已不若當年的輝煌,聽說醫術也是一代不如一代,是以這近幾十年來才沒有解家之人入朝為官。而且解氏子弟據說都在陵南,這一代仍是沒有出息的。”
“王爺,陵南解氏這一代其實有個大本領的,只不過……”賢王妃嘆了一聲,“聽說他是個喜愛閑雲野鶴之人,視權利富貴如糞土,常年遊歷在外,行蹤不定。他的醫術頗值得稱道,若能將他找出來,大公主應該是有救的。”
賢王十分驚訝,忙追問是誰,賢王妃當下又道:“這人的名字有些妙趣,姓解,名神醫。臣妾之所以知道他,也是從奶娘那兒聽來的,據奶娘說,前幾年她回家鄉去看望親人時,正巧那位解神醫正為一個得了怪病的人醫治,原本大夫都說那人沒救了,可是硬是讓那解神醫給救了回來。”
這一段自然是賢王妃上輩子聽人說的,上輩子的時候她沒有見過解神醫,不過卻聽聞過他的大名。上輩子她還是平王太子妃時,聽說已經成為賢王妃的江凌薇不知怎麼地身染惡疾,忠勇伯府的人因緣巧合之下找到解神醫並將之推薦到賢王府,將她治好了。後來正德帝病重,太醫束手無策時,也是賢王將解神醫推薦入宮為皇帝醫治,硬是為正德帝多延長了幾年的壽命。
聽完賢王妃的話,賢王倒是有幾分感興趣,不過聽說解神醫行蹤不定,現在還不知道在哪個地方雲遊時,不禁有些氣餒。
賢王妃安慰道:“人有生老病死,有個醫術高明的大夫在,心裡也安穩一些。就算不為寶華,也可為咱們府里請位大夫駐守,如此若是有什麼小病小痛也不用進宮去請太醫,如此不是方便許多麼?而臣妾這次懷有身孕,雖然太醫說調理得好,心裡仍是有幾分不安的,若是咱們府里有個神醫坐鎮,臣妾這心也安穩一些。”
“不許胡說,你會好好的。”賢王將她擁進懷裡道。
不過妻子的話聽罷也覺得有理,自去吩咐人尋找解神醫不提。
賢王妃心裡也十分滿意,她只是個內宅婦人,就算重生這段時間謀劃了很多,但比起男人來仍是不及的,若是有賢王的勢力去尋找,總比她的人尋找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