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71)(1 / 2)

毒妻不好當 霧矢翊 10546 字 4天前

皇后見皇帝已然清醒,又詢問了太醫一些話兒,叮囑殿內諸人好生伺候,也隨之跟着離開回鳳翔宮去歇息了,殿內只剩下幾位太醫和解神醫。

很快地,幾名太醫也退到外頭,殿內除了伺候的太監總管張傑,便只有解神醫一人。

“解神醫,朕如今這身子如何了?”正德帝聲音有些沙啞,還帶着幾分萎靡。

“皇上再不安心休養,可能熬不過一年。”解神醫直言不諱,雖面對的是皇帝,但曾與正德帝打過交道,知道他留下自己,要聽的便是實話,而不是聽那些為了保命的太醫是似而非的答案。

正德帝臉色有些黯然,只有一年,時間不夠啊!他還沒有為阿荊報仇,沒有看着南齊覆滅,大鄴統一中原呢。

“那若是朕安心休養呢?能拖幾年?”正德帝又問。

解神醫沉吟半晌,說道:“草民雖然不能保證,不過應能再延個幾年罷。”

聽罷,正德帝嘆了一聲,其實這一年來,他的手已經不太靈活了,精神也不繼,批閱奏摺已覺感吃力,無奈之下方放手讓太子理事,幫他批閱摺子。幸好太子並未因此妄形,孝順寬厚,事事以他為先,詢問他的意見,讓他心裡也極滿意的。

想罷,又讓人去東宮將太子叫過來。

太子回去時剛歇下不久,又聽說皇帝傳見,忙不疊地重新換衣服,又灌了杯濃茶,方振作精神過來。

太子過來時,正德帝又陷入了昏睡中,直到張傑輕聲呼喚,方幽幽地睜開眼睛。待太子請了安后,直接說道:“南邊可有消息傳來?”

太子道:“現下並無甚消息傳來,兒臣料想,前兒五弟與鄭將軍又打了場勝仗,南齊退兵百里,丟失了幾座城池,恐怕南齊今年難有餘力再應付一場戰事。如此看來,情勢是一片良好,並不用多擔心。”說到這,太子喜上眉稍。

正德帝眼裡也有幾分喜意,沉吟片刻,方道:“眼瞧着冬天要來了,不宜開戰,今年便叫晉王回來過個年罷。”

太子有些驚異,不過心裡也只是認為皇帝是想與兒子安生過個年的。轉眼一想,反正蕭令殊在那裡也只是個監軍的職位,並不用他領兵打仗,鄭將軍帶領大軍駐守着,他回來一趟也無大礙,本來打仗這事便是大將軍指揮作戰,監軍卻是誰都做得來,蕭令殊不在也不打緊。不過私底下也只有皇帝和太子知道蕭令殊這些年來在江南的一些暗中布局舉措,他去了那兒,更是方便行事罷了。

如此,太子也點頭,便幫忙擬旨,召蕭令殊回來。

彼時,賢王等人雖然一宿未眠,不過正德帝宣見太子一事仍是很快便得到了消息,賢王頓時臉色又是一冷。

說來皇后與戚貴妃娘家的家族皆不相上下,未出閣前,她們的身份也誰也壓不過誰,可誰知最後被先帝欽點為太子妃的卻是金家女,戚貴妃只成了太子側妃。賢王自持身份貴重,作為皇子,心裡哪可能對那位子沒有想法?只是上有皇后壓着戚貴妃,且太子熬了這麼多年,地位卻是越來越穩固,無論如何似乎也掰不動一般。眼瞧着正德帝身體每況愈下,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沒了,如何不讓他心急?

等第二日朝會時,聽聞皇帝下旨宣晉王回來時,朝臣錯愕,心裡琢磨着是不是皇帝不願意讓兒子涉險,想要換下晉王派其他人過去,不由得紛紛盯着皇帝的舉動。卻不想除了這道聖旨,卻沒有其他的了,眾人心中不由得納悶非常。

比起這些人的納悶,王府里的阿寶得了消息時,大喜過望,又詢問了過來稟報的劉管家一回,得到明確的答案時,欣喜得差點失態,只能苦苦壓抑着,直到回了房后,見着了正在翻着她繪製的識字圖書的雙胞胎時,不禁將他們抱到懷裡。

“包包、糕糕,你們爹爹要回來了,高不高興?”

雙胞胎已經一年半未見父親了,因為年紀還小,先前哭鬧過幾回,後來慢慢地便適應了父親不在的日子,同時也對父親的印象有些淡了,還是阿寶每隔幾日便拿了蕭令殊的畫像讓他們認,又拉着他們去柱子邊為他們量身高,方讓他們沒忘記。這會兒聽到阿寶如此說,雙胞胎都露出笑臉,叫着高興。

這日,知道他們王府男主人即將要回來的消息,王府闔府上下皆是一片喜氣洋洋。與阿寶關係好的親朋好友知曉這個消息,雖不知道皇帝此舉何意,卻也為阿寶高興,希望他們夫妻團聚。且晉王也不是因為戰敗回來,不犯什麼錯事,能回京來,也算是喜事一件。

在阿寶眾人高興的同時,京里的氣氛卻有些變化。

正德帝自從昏迷醒來,好生休養了一個月,身子方有些起色,雖然看着蒼老不少,不過只要活得好好的,即便朝臣心裡有什麼想法,也不能透露出來。倒是正德帝醒來后,許多政事皆交給太子處理,然後又連連提撥了一批官員,其中有大多數人中是與賢王等有關係的。

太子看在眼裡,不動聲色。賢王一系卻是喜上眉稍,雖不知正德帝是何意,卻也知曉他正在擡舉着自己一系,如何不高興?只有幾個眼光毒辣的老臣看出了什麼,悚然一驚。

雖然明着擡舉了賢王,但那些人若被撤了職,立即有人能替補上來,絲毫不影響朝堂運作,若是太子登基,也能馬上掌控局勢,倒是不必擔心會引起什麼混亂。

賢王這些年來做事皆憑一賢字,倒是得了許多人的支持,只是太子是正統,又未遭皇帝厭棄,賢王倒也壓不下太子。若說先前正德帝為了平衡太子與賢王的勢力,那麽現在便是要悄無聲息地削弱賢王的權力,改頂太子,甚至讓他無法再威脅太子。

看明白了這點的老臣突然對正德帝宣晉王回來一事有些明悟,只是這事情他們自己知道就好,卻也不能對誰說,只是約束家中子弟,安生做事,別摻和到賢王那兒去。

賢王看不出其因,正得意洋洋,但賢王妃卻有些警惕,默默地回想着上輩子與這輩子的區別,上輩子正德帝擡舉的是齊王,可是最後齊王卻落得那般下場,新帝登基,貶去了封地,然後死在了路上的亂民中。

賢王妃一時間駭然不已,現在太子得皇帝看重,沒有絲毫的被廢之意,原本能助賢王登基的大公主現下還軟禁在公主府里,已然讓世人淡望了其存在,江凌薇也已不是高僧批命的天命皇后……難道上輩子齊王的下場在這輩子會落在賢王身上?

賢王妃越想越駭然,她如今兒女雙全,如何願意像上輩子的齊王般落得如此下場,忙不疊地去尋賢王。只是她尋了賢王,卻不知道如何與他細說自己心裡所知之事,朝堂上的事情以她的見識,卻也看不明的,她自然也看不出正德帝的安排,行事只依憑着上輩子的記憶,賢王如何能聽她的話?

“悅兒要說什麼?”賢王近來春風得意,與人笑臉相迎,況且是與妻兒。

賢王妃滿腹心事,不知如何說,只道:“王爺,臣妾總覺得父皇近來太過擡舉那些官員,京中的職位調動得極怪異。”

賢王聽罷細想,他雖然頗有見地,可是還沒有那些在朝堂上混了幾十年的老狐貍的見地,也無薑桂之性,更不知道正德帝手中為太子保留着什麼底牌,自然瞧不出其中異樣,笑道:“悅兒多慮了,父皇只是擡舉本王罷了,其他幾個兄弟也是一樣。”

心裡卻有些得意,撇開太子不談,齊王可能也瞧着不對勁兒,最近也在上躥下跳的,想要幫太子拉攏勢力呢。賢王不免暗暗嗤笑一聲,齊王是個蠢貨,早些年和太子不對付,處處與太子作對,現下倒是懂得太子與自己是同胞兄弟,處處相幫了。

賢王妃嘴角嚅動,最後不知如何勸說,只能將憂慮壓在心頭。

而讓賢王嗤笑蠢貨的齊王此時正在東宮裡吃果子大罵賢王小人得勢呢。

“弟弟就是看不慣他擺出那副賢德的嘴臉,好好當他的賢王就好了,別以為旁人都是傻的,看不出他的目的野心。若真那麽賢德,那就應該好好的輔佐你、用心辦差方是,哪有人像他那樣到處拉擾朝臣的……”

太子任由他罵,直到他發泄得差不多了,方道:“你與他較什麼勁兒?也不用再多做無用功了,好生地做自己的事情便成。眼瞅着要入冬了,今年邊境的餉銀又要準備了,也不知道今年大雪如何,需不需要賑災……哎,五弟雖然被叫回來,但明年估計還是要回南邊去的,你且做些準備。”

比起被無知無覺的賢王,太子從皇后那裡得知晉王的身世,遠比其他人知道得更多,也知曉在他們父皇心中蕭令殊的意義是不一般的,所以就算蕭令殊被召回京里,他也是不怎麼擔心。而賢王最近雖然得勢,但因正德帝下的一些旨意,皆是他在旁協助,很快地,便琢磨出一些東西來,讓他也着實有些吃驚,生怕他們父皇看出什麼,只得按捺下其他心思,表現得與平時無異。

聽到這,齊王突然眉開眼笑,說道:“五哥回來好啊,我許久未見他了,待他回來可要與他好好地喝酒聊個天兒。”

太子不由得莞爾,蕭令殊是個悶嘴葫蘆,甚至不愛說話,和他聊天簡直是悶死個人了,也只有齊王不知發的是哪兒的痴,竟然能對着那樣張臉喋喋不休,已然忘記兩人少年時的那些爭執齷齪。

不過,這也是他樂見其成之事。

*****

轉眼又過了兩個月,京城已經下了雪了,蕭令殊回京的日子也越來越近,讓阿寶幾乎望穿秋水。

正德帝的旨意是在九月中旬下的,來回也需得要兩個月左右,所以蕭令殊回到京,起碼要到十一月中旬,天氣已經冷了。

四歲的雙胞胎穿得像兩顆圓滾滾的湯圓,蹦跳着跑進來,驚得後頭跟着的丫鬟們連連叫他們走慢點兒,免得滑倒。雙胞胎卻是不理,進來后見阿寶坐在炕上拿針線綉着件衣裳,雙胞胎忙撲了過去。

“娘,給糕糕的?”甜糕小手摸着藏青色底的衣裳問道。

“不是!”阿寶拍拍他的小腦袋,說道:“你穿不下這麼大件的,自然不是給你的了。”

甜糕撅起嘴兒,“糕糕會長大的,糕糕最近有吃很多飯,不信問姐姐!”然後急急地揪住一旁正在喝水的姐姐,差點讓她將杯子里的水潑了出來。

包包瞅了弟弟一眼,在阿寶笑眯眯地看過來時,板著臉道:“弟弟是吃得很多,不過沒我多!”

甜糕頓時不依了,氣鼓鼓地瞪了姐姐一眼,又膩到阿寶那裡。

阿寶見繡得差不多了,將針線收好放回針線筐里,讓丫鬟拿下去,然後將一雙兒女都抱到炕上,對他們道:“再過幾日,你們爹爹就要回來了,要聽話哦,不然就不讓你們見他!”

兩個小傢伙最近被阿寶灌輸了很多“爹爹要回來”的事情,原本並沒覺得怎麼樣的,誰知跑去問了劉管家,從劉管家那裡得知,若他們爹爹回來后,能如何帶他們玩兒,舉出了很多以前蕭令殊在時如何陪雙胞胎玩的事情,雙胞胎都十分的激動了,也期盼着爹爹回來。

這會兒聽到阿寶問,紛紛點頭,然後甜糕又有些擔心地道:“爹爹會不會認不出糕糕?”

阿寶故作思考,瞞見鬼精的兒子一臉焦急之色,方說道:“那要看你們乖不乖了,若乖的話,自然能認出來啦。”

甜糕最是遺傳了阿寶的厚臉皮,當即馬上挺起小胸膛道:“糕糕最乖了,比姐姐還乖~~”

阿寶瞧瞧自吹自擂一點也不害臊的兒子,又看了下淡定地坐在旁邊吃果子的女兒,不禁感慨兒女不同的性格。

就在這種期盼中,終於盼到了蕭令殊帶着他的親兵回京了。

蕭令殊日夜兼程,雖然路上若遇到不好走的路,或者是遇着大雪,會擇驛館歇息,但仍是頂風冒雪的回來了,回到京時的形象不太好,他在驛館里只是略作梳洗,便直接進了京,並未在第一時間回府,而是先進宮見皇帝。

正德帝已有一年半未見到他了,以往也不太正視他,此時見他風塵僕僕,滿臉風霜,不覺有些怔然。未見他時,突然想念得緊,見了后,卻不知說什麼好。

蕭令殊卻是直接行禮請安,然後得賜坐后,便坐到皇帝面前,父子倆竟然是相顧無言,直到太子得了消息過來,方打破了寂靜的局面。

“見過太子殿下。”蕭令殊又少不得跪下請安。

太子直接扶起他,審視他的臉龐,臉上卻露出笑容,說道:“五弟不必多禮,你平安歸來,孤很高興。”

蕭令殊點頭,“臣弟無礙,接過聖旨后,又與鄭將軍交接了些事庶務,便馬上回來了。”

兄弟倆一處說話,氣氛容洽。正德帝看罷,心裡滿意,太子寬厚仁德,愛護其下弟妹,就算他登基后,也會善待兄弟,正是他所樂見的。

太子與蕭令殊聊了幾句后,蕭令殊方說起了正事,卻讓正德帝與太子皆是驚愕不已。

“南齊皇帝身體有恙?消息可準確?”正德帝幾乎屏住呼吸,手不自覺地攥起,青筋畢露不自知。

蕭令殊說道:“南齊那邊雖隱瞞得嚴實,不過探子仍是發現了。南齊太子已死,南齊皇帝沒有新立太子,其餘幾位皇子皆為太子之位明爭暗鬥。”

聽罷,正德帝露出冷笑,同是當皇帝的,如何不明白南齊皇帝的心思?那些皇子沒一個好的,老子還沒死呢,個個都盯着屁股下的位置了,是不是下一刻馬上會來個逼宮?怨不得會氣得吐血,這是報應!

蕭令殊又將幾份秘折遞上去,與他們報告了這一年多來對南齊的戰爭,都是小規模的戰爭,有輸有贏,不過在大鄴這邊是贏的局面多。直到今年夏天,趁着南齊又鬧旱災,對南齊發兵,倒是打了幾場漂亮的勝仗。

皇帝與太子已經從捷報中得知了,現在再聽一次,亦覺得歡喜,心裡甚至巴不得南齊多鬧幾年災,給他們製造機會,雖然苦了百姓,卻是無可奈何。

蕭令殊很快便離開了,留下太子與正德帝繼續議事。

出了宮門,蕭令殊直接往府里行去,誰知在半路上遇着了特地來尋他的齊王,卻也不理會,一句話直接打發了,繼續回府。

第 129 章

? 一大早開始,阿寶已經在引頸盼望,等着被宣回京的王爺歸來。這一等,便從早上等到了傍晚,雪又下了起來。

兩個孩子受到了阿寶的影響,今兒也不跑去玩了,一整個早上阿寶去哪裡就黏到哪裡,除了湊到一起翻着配字的小人書識字,便是小聲討論着爹爹什麼時候回來。看着他們湊在一起的小腦袋,嘰嘰喳喳地討論着,童言童語,十分的稚氣可愛,眾人不禁莞爾。

直到酉時初,許媽媽終於得了消息,喜笑言開地過來同阿寶道:“王妃,小廝來報告,王爺先前已經出了宮門,一會就會到府里了。”

阿寶心裡也歡喜,不過見外頭天寒地凍的,雪又開始降,便決定自己出去迎接便好,雙胞胎便呆在屋子裡好了。不過阿寶才方開口呢,兩個小傢伙直接撲了過來,一人一邊抱住她的腿不放,仰起小臉兒瞅着她。

“娘壞,不讓糕糕見爹爹!”

“娘,包包想爹爹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