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雖然外面有說什麼“寧娶大家婢,不娶小家女”這樣的說法,其實這只是對一些商人或者有一定家產的地主,像是那種讀書人,是絕不會娶一個奴婢出身的女人為正妻的,因為這將是一輩子的污點。
若是這讀書人運氣好入了官場,那麽別人說起來,這誰誰誰的妻子原來是某家的奴婢,那麽你永遠都會在這家人面前矮上一節,甚至給人一種家奴的感覺,除非你真的有這種打算的,否則你在官場也走不久。
不得不說很多文人有一種讓人很無法理解的清高。
所以說勒卲雖然覺得莫淑平為人不錯,和容瑾很相配,可對他們的前景也覺得堪憂,在西北這邊自然沒什麼,可是以後回京城了呢?莫淑平的身份就是別人攻擊容瑾的手段。
容瑾不可能沒考慮到這些,甚至他不是那種莽撞的人,所以勒卲只問了一句后,就沒有在勸什麼,因為他能想到的事情容瑾自然能想到,就算是勒卲沒考慮到的容瑾也有準備。
其實就像是勒卲所想那樣,容瑾在心動后並沒有付出任何的行動,反而是回去后仔細思量了一番,甚至思考值不值得這樣一個問題,容瑾的身份註定了只要容弘登基,他就必須去爭那個位置,否則他是沒有活路的,不管是容斐最後做了太子還是他更小的兩個弟弟做了太子,都沒辦法容忍容瑾這個威脅活着的。
容斐雖是長子,可是是庶出的,就是從禮法上來說,身為原配嫡子的容瑾就比容斐更有繼承權,更何況容斐和容瑾年紀接近,容瑾各方面都極其優秀的情況下,如果選了容斐做太子,那麽煜國絕不會穩定了。所以說容斐要是做了太子,首先處理掉的就是容瑾,然後是容黎和容博這兩個嫡子。
而兩個年紀小的容黎和容博雖然也是正妻所出,可是繼室本身就比原配低一等,繼室要在原配的靈位前行妾室禮的,再說了容瑾比容黎大了八歲,比容博大了十一歲,那麽不管是容黎還是容博被封太子,都不會容忍這麼一個義母兄長活着。
同樣容斐的位置也很危險,畢竟容斐已經成長了起來,對兩個年紀小的是很大的威脅。
容黎如果當了太子,那麽容弘所有兒子中,能活下來的就剩下同母所出的容博了,若是容博成了太子……恐怕就連容黎也會有危險。
所以如此一來,容瑾想要好好活着,就必須坐上那個位置,也只有容瑾坐上那個位置,容弘的幾個人兒子才能得以做大的保全,容弘並不傻他看的很清,所以他也知道如果回京以後誰才是最合適的人選,也恰恰因為這樣,容瑾的正妻人選才會格外慎重。
靜省院不是沒有適齡的姑娘,只是容弘都不滿意罷了,甚至容弘是想等成事後回到京城,再給容瑾選一門家世顯赫的女子為妻,以便為容瑾的太子位鋪路,容弘本身就是一個心軟的人,如今不管是容斐還是更小的兒女和繼妻都陪着他受了這麼久的苦,容弘覺得愧對這些人,所以才更想以後好好補償他們所有的人,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只是卻不知,這世上本就沒什麼完美的。
容弘心目中的太子是容瑾,可是他又心疼大兒子容斐,所以現在也會交給容斐不少私密的事情,甚至暗中的勢力也讓容斐知道,甚至參與了一些。容弘又覺得許氏對他一片真心,給他生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就該給許氏應有的尊重,所以他要求所有兒子都尊重許氏,言語間也對許氏多有忍讓,許諾以後定是要許氏享盡榮華富貴,甚至對許氏所出的孩子也更多的疼愛。
容斐、容瑾甚至許氏他們現在的平靜只是因為他們還在西北這個地方受苦,就像是水面一樣,表面上是平靜的,可是當回京這個小石子扔進水中以後,就該掀開平靜的表面了。
而容弘的行為不僅沒能讓他們所有人都安穩,反而滋養了這些人心中的一些想法,不能說容弘是錯誤的,只是容弘至今都沒有明白,皇位和父位之間的差距,他先是一個皇帝,才是一個父親,也正是因為這點,容弘才會落到被圈禁被流放這一步。
容瑾也看透了這些,所以才更想娶莫淑平為妻,一件事總是有利有弊的,他比任何人想的都多,敵人不僅僅是曲皇后和三皇子,甚至還有容昌帝和郭傅,就算容弘回到京城后嗎,容昌帝退位讓容弘登基,也不代表他們就絕對安全了。
在容瑾看來,回到京城危機才是真正的開始,不僅是外部的還有內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