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武帝再度出現在人前,他翼善冠下斑白的雙鬢,惹來群臣的注意。
他面色愈發冷硬,臉上可見冰霜。
可無人敢說,也無人敢提,更沒有人敢提奉天夫人幾個字。
早就有有心人發現奉天夫人雖死了,但一直未發喪,也沒有辦喪事的跡象,彷彿這個人就悄無聲息的沒了。
沒有名分,也沒有追封,跟隨着她的依舊只有奉天夫人這一封號。也許在未來的日子裡,這個封號也會漸漸被人遺忘,旁人只會記得《帝王起居注》里‘帝奪趙氏婦郿氏,郿氏歿於干武五年’這一筆。
隨着干武帝的回歸,被下獄的人也都一一被放了出來,朝廷的一切似乎恢復了正常。
在這之際,郿家辦了場喪事,趙家人被放出來后,悄無聲息地離開了京城,自然也不為人所知。
干武五年冬,大皇子夭折,惠妃傷心欲絕,幾度昏厥。
年節宮中家宴,端王年僅六歲的次子被叫到御前說話,第一次顯於人前。
自此,干武帝似乎對這個侄兒十分看重,屢屢召其進宮。
坊間有傳聞,干武帝子嗣不易,大皇子又夭折,不免對侄兒有些移情。也有人說,奉天夫人死的時候,其實肚裡懷着孩子,陛下才會對幼子另眼相看。
不管怎麼說,本來因其母不受寵的端王嫡子,突然就這麼水漲船高了起來,少不了有人羨慕端王,說些他次子前途無量的酸話。
端王府,側妃李氏正在和端王說話。
“明明罡兒那孩子聰明伶俐,為何得不到陛下青眼?”說著,李氏啜泣起來,似乎很是替兒子委屈。
端王一看她哭,就覺得頭疼。
“眼緣這事本就玄妙,也許皇兄就喜歡頡兒那樣的孩子。”
其實端王也詫異皇兄對自己次子的另眼相看,與長子的聰明伶俐不同,次子打小就不喜歡說話,明明年歲還小,卻話少也不活潑。
“罡兒打小就傲氣,又敏感多思,如今弟弟得了陛下青眼,他卻沒有,你說這讓外人看見了像什麼?”
李氏邊說邊瞧着端王臉色:“不如殿下讓頡兒下次進宮時帶上哥哥,兄弟倆一起也有個伴兒,如此一來也顯得兄友弟恭,也可成為一樁美談。”
端王雖覺得讓弟弟帶上哥哥這話,怎麼聽怎麼怪,但長子確實打小聰明伶俐,皇兄既然喜歡孩子,沒道理喜歡次子不喜長子,再加上李氏一直在他耳邊說,他就答應了。
答應時痛快,輪到和次子提時,看著兒子沉默的眼神,端王卻莫名一陣臉熱和心虛。
他略有些不自在地說了讓次子下次進宮時,把哥哥也帶上的話。
說完后,兒子並沒有回他。
半晌,他才明白過來。
“你不願意?”
紀頡沒有說話。
“你為何不願,他是你哥哥。”
紀頡定定地看了他幾眼,才道:“父王帶大哥出去跑馬時,大哥也沒有帶上我,父王送大哥弓箭時,大哥也沒有讓給我,為何現在要我帶上他?”
端王瞠目結舌地看著兒子,久久說不了話。
......
“你父王找你做什麼?”
紀頡沒有隱瞞,將端王所說的話複述了一遍。
女子面相羸弱,此時卻露出幾分譏諷之色,須臾她抖了抖嘴唇又道:“那你是怎麼答你父王的?”
紀頡照實說了。
聽完,女子愣在當場。
過了一會兒,才悲愴道:“都是娘誤了你。”
紀頡沒有安慰母親,又道:“皇伯父問我願不願當他的兒子。”
這一次,女子是真被驚到了。
“那你是怎麼說的?”
“我說我願意。”
女子久久回不了神,過了會兒,才招招手讓兒子到自己面前來。
她撫了撫兒子的小臉,有些悲傷道:“其實這樣也好,你在這家裡,沒有出路。”
說著,她抱著兒子哭了起來。
紀頡被母親抱在懷裡,小臉上一絲表情都無,他定定地看着屋頂上角,也不知在想什麼。
宋游再次被招了來。
他婚後好不容易養起來的肉,如今又沒了,彷彿回到當年他四處亂跑半夜總喜歡起來瞎搗鼓的時候,頭髮亂得一團糟,眼圈發黑。
“你做得怎樣了?”
宋游欲言又止道:“陛下,雖那陣有改命換天之效,但也只是傳說,從未有人擺成過,臣雖集齊了僧道高人想要復刻,可如今也只復刻了大半。”
干武帝看着他:“朕能等,但他不能等了。”
宋游是干武帝的專屬太醫,又怎會不知他的情形,如今能撐下來,全靠陛下的剋制力,想必他如今他時時刻刻都在承受着無邊痛苦。
看着干武帝漸漸泛白的發色,他只覺一陣鼻酸,忙低頭道:“陛下再給臣兩個月的時間。”
“好,你去吧。”
干武六年二月,帝過繼端王次子為嗣,封其為太子。
一時間,朝野嘩然。
想讓陛下定下儲君,一直是眾大臣鍥而不捨的事,如今他們倒是如願了,卻偏偏透着有一種不祥之感。
冊封太子的大典上,多日未見的干武帝再次出現人前,此時群臣才發現陛下的頭髮竟然白了。
也許奉天夫人的死,一直沒有過去,只是他們以為過去了。
大典結束后,柔儀殿中,有男子在低語:“再等等,再等等……”
……
三月,帝龍體有恙,抱病紫宸殿。
干武帝召來皇后。
兩人已經許久沒見面了,自打那次事後,皇后便一直禁足在鳳棲宮中,哪怕後來干武帝給她解了禁,她也依舊足不出門,彷彿一夕之間就淡出了人眼前。
此時,見到容貌大變的干武帝,皇后震驚之後,也不禁紅了眼眶。
“可知朕為何沒廢了你?”
皇后垂着頭,道:“臣妾不知。”
“你是個聰明人,比她聰明太多,曾經朕想過,要不要讓你下去陪她,若非你與你家人從中作梗,也許朕與她不會錯過,如今也是兒女成群。”
隨着干武帝的話,皇后的身子一點點佝僂下去,直至趴伏在地。
“後來朕想了想,你如此聰明,也許留着你還有用。”
殿中靜得嚇人,只聞得皇后低低的啜泣聲。
“太子交由你撫養,你是個聰明人,知道怎麼做才與自己有益,希望你不要辜負朕的希望。”
皇后詫異地擡起頭來:“陛下。”
“退下。”
皇后看了他一眼,默默地退下了。
「為何不殺了她?」
「你忘了父皇臨駕崩前囑咐之言?」
“大梁交付你手,你要對得起朕的託付。”
他強撐了這麼久,不就是為了此。
「太子年幼,若無人撫養,只憑着福來福生二人,牽制不住那些心思各異的大臣們,最後恐會落得主弱臣強的境地,亂了大梁,只有借用她太后的身份來制衡。」
「快一點,我快等不及了……」
干武帝的聲音再度響起。
“去召太子來。”
不多時,年幼的太子被人牽着進來了。
“你是個聰明的孩子,小小年紀就明辨自己的內心,希望你的聰明能一直維持下去。朕為你選了四位顧命大臣,福來福生也留給你,皇后是個聰明人,你二人可互為依仗,可借用福來福生制衡她,也可與她聯合福來福生來制衡那四位顧命大臣,如此一來,局面便可維持到你長大後接掌朝政。
“皇后撫養你,於你有長輩之名,朕留一道聖旨給你,待你成年後,就將其廢掉,朕不想讓她掛着皇后之名入葬帝陵。你父親我會讓他去封地,永世不得入京,朕能為你做的也只有這些了。”
太子臉色怔怔,終究還是太小,哪知道干武帝這是在說遺言。
一旁的福來和福生卻是忍不住地拭着淚。
“希望你不會辜負朕對你的期望。”
“父皇……”
“去吧,朕累了。”
待太子下去后,福來還好,強忍着傷心,福生卻眼淚巴巴地看着干武帝。
“陛下……”
“哭什麼,朕不放心那些人,你和福來要幫朕看着些。”
“陛下!”
二人終於忍不住了,撲在地上嚎嚎大哭。
干武六年三月,帝崩於紫宸殿,享年三十有七。
這位皇帝在還是皇子時,便立下赫赫戰功,為大梁開疆擴土,令四夷俱不敢來犯。
在位期間,雖專斷獨行,但勤政愛民,善用賢能,開創了大梁難得一見的太平盛世,雖難免有人非議其殺戮過重,到底是功大於過,堪稱一代明君。
唯一讓人遺憾的是,其在位時間太短,也未留下子嗣,以至於皇位落於旁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