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筠玲病完全好了才敢走出小院,庵里的生活很是規律,早睌鐘響,她開始的時候,也就圍着自己的小院落旁邊走走,然後再到念經的大殿,祈福求籤的大殿,在那兒看着,來來往往的香客,在嘴裡念念叨叨的願望,也覺得挺有意思的。
何筠玲看到庵里有供奉長明燈的,看到一些香客為家裡面的長輩親人供奉一盞長明燈,虔誠的讓人寫下自己親人的名字,放在奉台上,耳邊聽着那清亮的念經聲,自己心裏面的那根弦也被撥動了。
自己前世的這個時候,跟着媽媽到T國一寺廟旅遊觀光,沒想到在下山的時候大雨說來就來,沒多久竟然遇上了泥石流,在發現險情的那一刻,她也不知道哪裡來的敏捷,一把把媽媽推上了三人高的石台上,然後自己就被淹沒了,耳邊隱隱傳來母親撕心裂肺的喊聲……每每回想到這裡,何筠玲就感覺心被揪起來,痛的不能呼吸,也不知道她媽媽後來有沒有被救出去,也不知道她能不能熬過這喪女之痛?
她媽媽這輩子就是要為了她而活,沒過過一天自己的日子……要是媽媽被救出去,她希望她能儘快地走出喪女之痛,過上自己的日子,找一個幸福的歸宿,安享晚年。
一燈能滅千年暗,在茫茫黑暗中,如果看到哪怕一點點的燈光,就會覺得心裡踏實許多,如果為親人提供光亮,照亮道路,給予暖光,長明不斷,何筠玲覺得自己也只能這樣了,唯一能給媽媽做的事情,布施明燈功德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世尊在《佛說施燈功德經》中提到:“彼施燈者所得福聚,無量無邊不可算數,唯有如來乃能了知”。
她要給媽媽點一盞長明燈。
給她點燈的師太有些驚訝,何筠玲視若未聞,認認真真地在紙上寫下了‘何惠’,這是媽媽的名字。
這盞長明燈,每個月供奉的銀子是十兩,何筠玲向古媽媽拿了五十兩過來。
古媽媽擔心何筠玲被騙了,畢竟她還是一個六歲的孩子,“姑娘,你是不是想買什麼東西?你跟媽媽說說,我給你買去。”
何筠玲搖搖頭,她沒有跟古媽媽說供奉長明燈的事情,只說:“古媽媽給我就是了,我想去求幾個簽,看我什麼時候運氣會來,給些銀子我好傍身。”
她的態度很強硬,還帶着孩子不達到目的不罷休的勁頭。
古媽媽也只能拿給她了,自己確實不放心,就跟在她身後。
何筠玲也不同意,秋實在旁邊看到了,就提醒古媽媽,“姑娘才是主子,媽媽咱們還是聽姑娘的話,我們家姑娘是個沉穩的,她肯定有她的道理。”
古媽媽也就同意了下來。
之後秋實就跟古媽媽說:“我看姑娘一個小孩子也沒什麼事情,無外乎就是看別人捐香火錢覺得好玩。”
“這話我還正想說你呢,姑娘才多大,她還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咱們現在住在這裡,什麼都要錢打點,姑娘手頭上也沒什麼錢了,這一下子就花了這麼多出去,咱們作為下人的,主人做的有些考慮不到的地方,也應該規勸規勸,你正好還慫恿着她去。”
秋實搖着頭,“要是媽媽不給的話,姑娘肯定給你鬧。”
古媽媽發現何筠玲一個人經常走出小院之後挺緊張的,唯恐她被拍花子給拍走了。
就讓秋實跟着她,秋實挺高興的,現在只有她們三個人,早上時候秋實幫何筠玲洗衣服收拾着屋裡,而古媽媽就張羅着一天的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