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來了。
祝壽詞。
何筠宜心裏面好一陣的激動。
前世也是這樣,何筠玲就是靠這一首詞,博得了世子爺的眼。
何筠宜為著今天的這個情景,在心裏面演練千百次,可現在真正到來時,她卻是緊張得手心都出汗了。
看來老天也終於眷顧她一回了,正好正好何筠玲跟着何夫人走了,並不在這裡。
楊世子爺的母親生他的時候難產去世了,他是由祖母親手帶大的,他對祖母的感情很深,這首祝壽詞很是觸動他,繼而讓他注意到了作詞的那人來了。
張大姑娘提議出來了,公子們那邊也是欣然同意。
主家楊三姑娘安排好了文房四寶過來,再擡了案幾,參加這事兒的姑娘就往案幾前坐下,沒有參加的姑娘就在後面看熱鬧。
期間還有位丫頭進來說,老爺們那邊也驚動了,還主動擔起了評判員來了,讓他們儘管、盡情地發揮。
姑娘們都笑了,也愈發興緻高漲。
何筠宜也打開自己身前的這紙張,再把那首祝壽詞在腦海里過了一遍,摒氣提筆,一氣呵成。
關乎於姑娘家的名聲,這詩詞下面也不署名,到時候那邊傳了評判過來,再由自己這邊內部按筆跡來把人定名次。
何筠宜差點就把自己的名字給寫上去了,她想着前世的這會兒,自己因為不通詩詞從來都不參加這些,因而她沒有上場,只在後面看着,何筠玲從小就帶有才女之名,她就坐在了前面來,身姿挺直,下筆如神,散着那書卷氣,不少人都暗自稱讚着。
那會兒的自己在後面看着,心裏面也很不是滋味,都是一母同胞的姐妹,怎麼相差就這麼大?她何筠玲從小就受父母的寵愛,胡秀覺得是由她把弟弟帶出來的,從小就偏疼她,而父親看她小小年齡就悟性過人,讀書寫字都在姐妹中過人,就覺得她像了自己,也是偏愛於她,從小就把她帶在身邊親自教導。
胡二老爺還讓大伯父找了先生過來對何筠玲特別指導,致使她小小年紀就聲名在外,被京城譽為才女之稱,跟何筠華為何家雙姝,才過十歲家裡就有媒人上門,差點沒把門檻給踩破。
最後還得了楊世子的傾慕,繼而成了世子夫人,風光無兩。
而自己呢,從小不被重視,到了年齡為家裡犧牲了幸福,嫁到這高家來當填房,過上了生不如死的生活。
她不甘心吶!
憑什麼一切的好處都是何筠玲得了?
“一柱香的時間到了,姐妹都作好了么?”邊上想起了楊三姑娘的提醒。
有一部分笑道,作為了,有一部分人卻說再等等,馬上就好。
何筠宜才回過神來,把臉上的神情收了收,換上了一副志在必得的神情,今世可不一樣了,自己得了老天的可憐,重來了一趟,又是得了先機,把何筠玲在父母那裡失了寵,被趕出了何家,也失去了才女的名頭,變得了一無事處,就算現在回來了,也不過走自己前世的路子,為何家隨便地犧牲而已。
楊三姑娘看着時間,把大家的詩作收了起來,由丫頭送去了評定。
等着消息的當頭,姑娘們又是緊張又是激動地,再往船隻那邊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