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楊一鵬乃內閣次輔王應熊的座師,也就是說大明內閣的二把手王應熊見到楊一鵬都得畢恭畢敬地喊一聲老師。
楊一鵬與王應熊這樣的師生關係更多的就是利益關係,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今楊一鵬有難,王應熊無論如何都得幫這個忙。
官場如江湖,私交往往大於國法。
不過僅憑王應熊一個人的力量還不夠,如果想要救下楊一鵬這條命,就必須得徵得另外一人的支持。
這人當然不會是崇禎,而是內閣首輔溫體仁,溫體仁這人也不算什麼好鳥,結黨營私排除異己,凡是奸臣的操作他都幹了一邊,但架不住崇禎皇帝信任他,所以溫體仁把持內閣這麼久還沒有翻車,要知道崇禎皇帝內閣平均任職時間還不如小鮮肉的保質期。
好在溫體仁也在為鳳陽被焚一事搞得頭痛不已,話說當時朝廷內外有不少鍵盤達人紛紛上書,為了保證鳳陽的安全,建議朝廷速速增兵鳳陽以拱衛皇陵。
這奏摺交到內閣時,溫體仁看了想罵娘,如果朝廷財政支持,別說增兵直接遷墳都沒問題。
可問題是整個大明朝廷已經掏不出一兩多餘的銀子來了,增兵誰都知道,可增兵的銀子又有誰想過?
當然溫體仁這個內閣首輔想過,大明天子崇禎也想過,所以為了節省這筆開支,溫體仁揣度聖意,將這增兵的摺子給否了,事後崇禎皇帝果然很高興,不僅沒有怪罪溫體仁置皇陵安危於不顧,還能大加讚賞他甚合朕意。
大老闆都發話了,這些鍵盤達人自然無話可說,畢竟真燒了也是燒你老朱家的祖墳,當然這是氣話,畢竟誰也沒想到闖賊竟然真的把鳳陽給燒了。
那這事就很尷尬了,當然最尷尬的還要數溫體仁,畢竟是他把那些奏摺給否了,到時候追起責來他可是第一負責人,畢竟總不能把崇禎皇帝揪出來。
更要命的是溫體仁的親家是鳳陽巡按吳振纓,鳳陽知府顏容暄,守陵太監楊澤和鳳陽推官萬文英都死在戰火之中,就這個吳振纓提前跑路僥倖逃了一條性命。
以崇禎皇帝的性格,吳振纓這樣棄城逃命的操作就是有十個腦袋都不夠砍的,可誰讓他吳振纓有個好親家呢。
所以於公於私溫體仁都得把鳳陽被焚這事給處理妥當,否則他這首輔算是當到頭了。
大明內閣的一把手和二把手竟然在鳳陽一事上難得的達成了公司,無論如何都得把這事解決了,當然出了這麼大的事,壓是壓不住的,唯一能做的就只能緩了。
在接到鳳陽的奏報之後,溫體仁和王應熊二人除了問候了顏容暄、楊澤乃至吳振纓的祖宗十八代以外,還想出了一條活命的法子。
在溫體仁和王應熊的示意下,內閣扣住楊一鵬和吳振纓的摺子,先不把這事報告給崇禎皇帝,而是等收復鳳陽的捷報到了之後再一同交給崇禎皇帝過目,就想打一個時間差。
不過出了這麼大的事,誰知道這事瞞不了多久,所以溫體仁派八百里加急告知楊一鵬,讓他速速收復鳳陽,當然不管這鳳陽是不是闖賊主動撤出去的,可在接下來的奏報中,楊一鵬無論如何都得一口咬死了,這鳳陽就是大傢伙給打下來的,而不是闖賊主動讓出來的。
所以楊一鵬今日召集大家過來,就是給收復鳳陽一事定個性,然後將收復鳳陽的捷報發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