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官兵一開始的渡河是有些不順,再加上河對岸的闖軍抵抗較為激烈,鄧玘的部隊在渡河之初確實損失了一些人手。
等到鄧玘及時做出調整后,對岸賊軍的士氣彷彿瞬間瓦解了,稍作抵抗就迅速地撤離了戰場。
不管怎麼樣,官兵總算是渡河了,作為一軍之主的鄧玘自然不會說官兵能渡河是因為賊軍太菜,而只會說是因為官兵夠拚命,要不然這軍功如何能下來?
最後的結果就是一場普普通通的渡河戰在鄧玘的彙報中成了一場大破賊軍的大捷。
李煥聽完只能無奈的搖搖頭,這事即便知道了也沒辦法追究,跟朱大典反應?讓朱大典主持公道?
朱大典連鄧玘禍害百姓的事都能忍,更何況這事,如今朱大典可是急需一場大捷來證明自己的剿匪成果,鄧玘這做法正是深合他意。
如果李煥這個時候拿虛報軍功一事去向朱大典反應,那最後就只能是自討沒趣。
想明白了其中關節后,李煥只能無奈的搖了搖頭,這事恐怕就這樣過去了。
“我問的時候這幫人還在吹呢,說他們差點就把對方領頭的那位將軍給生擒了,還說這次敵軍主帥乃是張獻忠的二兒子,如果真抓住了這張獻忠的兒子,那至少得連升三級......”燕小六絮絮叨叨地將打探的消息轉述給李煥。
聽得出來,燕小六不僅鄙視這事更鄙視鄧玘這人,話里話外都透着一股嫌棄。
李煥也就聽個了,可當他聽到張獻忠的二兒子時,心中不禁咯噔一下,如果記憶不差的話,張獻忠的二兒子就是李定國,這名字在明末歷史中可是太精彩了,精彩到數百年後,雲南人依舊視李定國為忠義的榜樣。
只是在李煥的記憶中,這李定國打仗的水平那是堪比岳飛徐達般的存在啊,怎麼自己第一次在戰場上碰到他,他就打了這麼大一場敗仗,這和記憶中的那位名將有點不一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