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在不遠處的淠河上,前幾日渡河的浮橋猶在,浮橋前正有一隊人馬列陣於前,正是在此等候已久的李煥所部。
在得知官兵擊潰的闖軍是由李定國帶隊時,李煥就覺得這事有古怪,一個在歷史教科書中猶如戰神般的李定國會連一個小小的渡口都守不住?打死李煥都不信。
所以李煥覺得要麼是歷史書記錯了,要麼就是李定國在詐敗。
開玩笑,在李煥的記憶中,能上連環畫的名將可沒幾個,而李定國恰恰就是其中一個。
為了保險起見,李煥只能認為李定國是在詐敗,特意命人守住了浮橋,並將自己帶來的這支護糧軍也留在這裡。
朱大典一見李煥立於橋頭,這眼淚都差點下來了,絕處逢生,這也太刺激了。
在李煥的引導下,朱大典這隊人馬立即繞過事先準備好的車陣,經浮橋后渡過淠河。
到達河對岸后,朱大典徹底癱倒在馬背上,差點就跌落馬下,一旁的親衛見狀趕緊將全身乏力的朱大典扶下馬來。
此時的李煥還留在河對岸,面對着氣勢洶洶的追軍,李煥對左右高聲命令道:“敢衝擊本陣者殺無赦。”
此時李煥最保險的做法是斬斷浮橋退回廬州,可如果這浮橋一斷,那就是將數萬官兵留在河對岸,任憑闖軍屠戮。
如果能留住浮橋,那些潰散的逃兵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畢竟闖軍的刀再快,也不能在短時間內將這數萬官兵全部殺乾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