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終回平南(2 / 2)

穿越成皇 貳蛋 2761 字 8個月前

他是皇帝的鷹爪,手上的性命能少到哪裡去?

沒幾個皇族人是傻子。是以,公主殿下也打算將這中年刀客怎麼樣。

雖然沒能擒住趙洞庭,但她其實也並沒有太多惋惜。隻是懊惱自己跋山涉水這麼多天,白受累了。

大宋現在雖然死灰複燃,漸漸又有興起之勢。但黃爺爺宏圖大誌,英明神武,滅大宋也隻是時間問題而已。宋朝皇帝死不死,並不是多重要。

即便是到現在,元朝中也沒多少人認為大宋重新興起是趙洞庭的功勞。

趙洞庭的年紀為他完美的塗上了一層保護色。元朝君臣,大多隻是覺得他身邊有能人相助而已。

天色微微亮時,趙洞庭五人便又啟程,馳馬全速往平南而去。

一路風餐露宿,又是二十餘天。

還未到平南,在空氣中便仿佛能嗅出些微異常的味道。

這是戰爭的味道。

百姓們便如同洪水降臨之前的螞蟻似的,對戰爭總能有種天然的預感。原野之處,偶爾可見成群結隊的難民,皆是行色匆匆,和趙洞庭他們迎麵向著廣南西路的西麵趕去。

曆朝曆代戰爭,廣南西路西側靠近少數民族聚居地的地方相對無疑要安穩許多。

因為,沒多少帝王願意去招惹少數民族。便是已經得到天下的帝王也是如此。

而眼下,不論是宋朝還是元朝,都並未完全稱霸,自然更不會去招惹那些少數民族。

不是惹不起,而是實在沒有必要惹。

這個年代,少數民族受到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族群體製也大相徑庭。他們族群意識極重,便是攻占他們的土地,他們也不會屈服,多半是成為亂民,不斷地興起反抗,就如同現在的瓊州那樣。

誰有經曆天天去平亂?

索性倒不如放任不管,等到天下徹底歸主,再隨便賞他們個名頭就可以,如同天可汗李世民那樣。

少數民族還是很老實的,除非沒飯吃,要不然不會造反。

趙洞庭看著這些神色淒淒的難民,心裡自然不是滋味。遠到異地他鄉,他們不可能過得很好。

但他也知道,這是社會發展必經的曆程,破而後立,眼下山河破碎,就是破的過程。

他可以選擇解散宋朝,讓元朝得天下,天地很快便會重歸於平靜,但他不願。他不願看到自己親近的人受到傷害,同時也很清楚,元朝縱是得天下,若乾年後,戰亂還是會興起。這是社會體製的問題。

他不是大聖人,但已經來了南宋,又是皇帝,卻也想創造前所未有的盛世,讓國家能夠如後世那樣,長久的穩定下去。這也是為什麼他始終堅持以民為本的原因。

百姓穩了,國家便不會亂。

又過數天,剛到平南縣外,便可以聽到城內軍營中震天的呼喊聲,是將士們在集訓。

城門內已經看不到多少百姓的身影,來來往往都是身穿甲胄的將士。

南宋臣民都知道,這將是場驚天動地的大戰。若宋朝勝,元朝在南方地麵上將會很難再保持絕對的優勢,而宋朝若敗,則又得從頭再來,甚至連再從頭再來的機會都不會有。

在城門口,趙洞庭幾人被攔住。大戰將至,為防間諜,平南城內已是許出不許進。

可以想象,要是再過段時間,就更是不許進也不許出了,全城徹底戒嚴。

戰爭從來都不是玩笑。

趙洞庭讓樂無償拿著自己的令牌上前。

守城的士卒接過刻有虎頭,篆字“天下兵馬大元帥”的令牌,愣在當場。小卒遞給百夫長,百夫長握著令牌又匆匆跑上城頭,遞給守城的將領。然後千夫長級彆的將領看向城下,見到坐在馬上的趙洞庭,慌忙跑下城頭。

南宋軍中的百夫長未必見過趙洞庭,但千夫長還是有不少見過的。

這個千夫長恰恰出自神丐軍,自是認識趙洞庭。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到城下,千夫長連忙跪倒在地。雙手捧著天下兵馬大元帥令牌,滿臉恭敬。

眾守城士卒也連忙跪倒在地,然後漫延向城頭,山呼聲不止。

樂無償輕輕接過令牌,回頭看向趙洞庭。

“諸位將士守城辛苦了。”

趙洞庭微微點頭,說了一句場麵話,馳馬入城。

不過這簡簡單單的話,卻是讓得守城的士卒都異常激動。

這可是皇上啊,而且是少年英明,有可能讓南宋中興的帝王。

趙洞庭現在在南宋軍中的威望,無與倫比。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