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金,又更名為中都。直到現在,都仍有不少人這般稱呼這座城池。
蒙古滅金以後,占據中都為都城,更名大都。大都這座城,便仍是天下氣象最為巍峨之地。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大都不算是雄偉豪崛,但因為有帝王的存在,便是當之無愧的全天下最受矚目之地。
哪怕是臨安,也不能和大都相提並論。
有人說,雄踞北方的大都便像是魁梧的大漢,而風景秀麗的臨安,更像是個嬌俏的小娘子。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南宋始終會被元朝欺壓的原因。
甚至有誅心者說,南方煙雨蒙蒙之地,養不出什麼鐵骨錚錚的男人。
這無疑是在諷刺軟弱的南宋當朝者。但以一方山水養一方人這話來說,似乎還真有點這個道理。
綿延的金頂在陽光中折射著金燦燦的光芒,彰顯無上皇威。
此時,威震天下的大元皇帝忽必烈便坐在大明殿內。
他年近七旬,但看起來仍是壯碩,麵相約莫六十歲左右,麵色黝黑,極具威嚴。
殿內元朝各文臣武勳分數排坐著,這時卻是顫顫兢兢,誰也也不敢開口。因為,戎馬半生、所向無敵的皇帝陛下正處在暴怒之中。
有人看著忽必烈雙手死死抓著龍椅,仍在微微發抖,心中都是大感驚訝。
他們已經不知道多少年沒有見過皇上這般生氣過了。據大都以後,皇上修身養性,不再像以前在蒙古時那樣喝最烈的酒,睡最靈性跳脫的娘們,說最臟的臟話,漸漸的喜怒不形於色,再未露出過這般模樣。
誰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事惹得皇上如此生氣。
莫非......
是伯顏、也速兒征南宋敗了?
有伯顏、也速兒的政敵已在心中打著腹稿,隻待忽必烈揭開謎底,便打算上言參他們兩。
然而,忽必烈在長達數分鐘的暴怒之後,卻是什麼都沒有說,隻是忽然起身,往殿外走去。
眾臣滿臉不解,在太監喊出退朝兩字以後,連忙躬身,“恭送皇上。”
等忽必烈走出大殿,便也各自離開大明殿。隻是離去時,難免三五成群,成派係互相探討這事。
忽必烈的這番暴怒,實在是讓他們摸不著頭腦。而作為臣子,若是摸不清皇上的心思,那也就是危險的開始。
伴君如伴虎。
少不得,有位極人臣的大臣旁敲側擊地向伺候忽必烈的大太監打探消息。
但老太監,卻隻是閉口不言。讓諸位大臣稍安勿躁,然後便也匆匆向著大明殿後頭跑去。
作為皇上旁邊的親信大太監,他知道什麼事能說,且什麼時候才能說。明珠公主的事,現在顯然不能走漏消息,因為他知道無論皇上作何決定,都會為皇上惹來不少流言蜚語。
救明珠公主,會被人詬病不以國家大事為重。而不救明珠公主,又會被人說薄情寡義。
雖然皇室本就沒有太多親情可言,可那終究隻是私底下不是?明麵上誰敢不做出其樂融融的模樣?
到後頭皇上批閱奏章的大殿內,老太監老老實實垂手立在忽必烈旁邊,也是不敢多言。
但忽必烈卻好似很是糾結,出聲問道:“明珠的事,你覺得朕該如何?”
老太監實在不願摻和到這事裡,但又知道忽必烈性格,不得不說。
在心中做好措辭,他小心翼翼道:“皇上英明神武,厚德載物,老奴不敢多言。”
“朕明白你的意思了。”
忽必烈聞言,卻是輕輕歎息,“可明珠那丫頭,著實是讓朕心中疼愛啊......”
老太監英明神武在前、厚德載物在後,忽必烈豈能聽不出他話裡的意思?
那就是先神武,再厚德,也就是說,讓忽必烈以軍事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