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是那些以前覺得此生無望極境的真武境高手們,也都紛紛選擇閉關。
以前覺得極境無望,是因為從偽極境突破到極境太難了。
而現在,從偽極境突破到極境變得容易許多。
雖然要想突破到偽極境,達到內氣圓滿的境界也不容易。但總算,還是有些希望的。
......
趙洞庭一行沒有在會溪城過多逗留,順道看過風土人情,繼續向西。
穿過辰州地境,便到夔州路境內了。
這裡同樣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
趙與珞就曾做過夔州路的節度使。
這位當朝最受重用的郡王跟著趙洞庭有些年了,在發展地方經濟上也有突出表現。
興許是年齡的緣故,他較為容易接受新的概念。
是以他當年在夔州路也實施了許多效果不錯的新政。
其中效果最為顯著的大概就是“地儘其用”了。
夔州路的農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土豆和紅薯為主。
當年趙與珞有勘探過夔州路境內各處的地形地貌,提出這樣的理念。適合種水稻的地方種水稻,適合種玉米的地方就種玉米,適合種紅薯的地方種紅薯。然後水稻有剩餘的地方可以用水稻去換取玉米等等作物。
這其實和趙洞庭現在想要做的事情差不多。
隻不過趙洞庭是想在全國都推廣這樣的概念而已。
夔州路大多數地方都已經能夠做到自給自足,一路看過,讓他心裡是頗為高興。
以往連年得報夔州地產豐富,本來還覺得有些浮誇,現在卻是真正信了。
趙與珞在夔州所做的事情,的確有大大改變夔州的情況。
而僅僅在夔州路境內呆了十多天,趙洞庭心裡就已然產生新的想法。
他開始覺得自己出宮其實是個錯誤的選擇。
整個大宋的作物、經濟把控,不應該由他個人來完成。
他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而且,他不可能走遍大宋的每個角落。
地方的經濟,應該歸於地方。讓他們自行去發展,朝廷應該做的,是促進他們的發展。
至於如何促進,那當然是派遣農業方麵的行家前往各地勘察種植什麼作物最為合適。
然後,再輔以其他的政策作為激勵。
趙洞庭心中漸漸有成熟的想法。
他想興起整個大宋的農業改革。
地儘其用,人儘其才。
除非是那些草木不生的地方,總會有生計。
而且大概也沒誰會選擇住在那些寸草不生的地方的。
隻要有人做引導,他相信,大宋境內的百姓很快都能達到食能飽腹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