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1 / 2)

第90章

這個王廷相,竟封了自己後路......

朱厚照點了點頭,道:“沒問題,既是如此,就由內閣擬旨吧,整頓龍江船廠,招募船匠,再建寶船。至於如何招募,朕會另行安排人前往負責此事。”

李東陽、楊廷和領命。

“王廷相留下,你們先行退下吧。”

朱厚照抬手道。

李東陽、李鐩等行禮離開。

朱厚照屏退左右,對王廷相道:“朝廷有多少可走海的船,你可知曉?”

王廷相仔細想了想,搖了搖頭:·“臣對海船之事並不甚了解,估算有一千餘,不過多數是遮洋船。”

朱厚照沉默了。

大明開國時,需要將江南、山東等地的糧食由海道運糧到北方,供應軍食,那時海運船隻眾多。可自從朱棣疏浚會通河,京杭大運河南北暢通后,海運便開始讓位於河運,鄭和大航海的光輝事迹掩蓋了海運衰落的現實。

遷都北京后,朝廷可以藉助大運河之上的漕運維持糧食等物資供應,海運基本停罷。自朱棣之後近九十年的歲月里,朱厚照上面這麼多皇帝,沒一個皇帝重視海運。

曾經跨越大海大洋的寶船,只能停泊在岸邊,腐爛成泥。

雖然海運停罷,但大明也不是完全停止了製造海船,只是相對河船動輒幾千的數量,幾年下來,幾十、上百艘海船實在不值一提。

繼續打造海船,實在是因為不能完全沒有。

比如遼東運糧需要走海運,從山東出海運糧,順風兩三天就到了,你走陸路,一個月也到不了......

比如朝廷出使,搞個外交什麼的,不巧,出使地多在海外......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