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朱厚照是支持調高俸祿的,畢竟老朱設置的俸祿體系用了一百多年了,不能只強調發展,不給漲工資。
問題是,戶部能承受多久,換言之,大明財政能不能取得正增長。
別看一下子要裁員好幾萬吏員、雜役,節省下來的錢糧可以支持給官員增加俸祿,可事實上並非如此,其中依舊有很大的窟窿。
將要裁去的官吏雜役數量是很多,可問題是這些吏員、雜役朝廷本來給的就很少,裁去十個吏員,只能給一個知縣增加三兩銀俸。另外,增加文官的俸祿,還需要增加武官的俸祿,俸祿是按實際的品階給發放的,不分文武。
這樣算一筆賬,給一個七品官員增加二兩俸,一個吏員增加一兩俸,這就是八九十萬兩,何況正二品、正三品給他們增加個二兩俸祿也不合適吧,至少需要增加個十兩以上......
朱厚照清楚,要長期支撐相對合適的俸祿,必須學習前宋,讓商業貢獻龐大的資金才可以。
沒有龐大的資金,也養不出來冗官、冗兵、冗費的大宋。
宋朝在許多方面令人遺憾,但不得不說,就商稅一項上來看,超過大明太多太多。大明的商稅從開國以來就是小額稅目,如果拋開專賣之下的鹽鐵茶等帶來的稅,單一的商業稅少得令人心酸。
不是說大明前一百多年沒有商業大發展,而是說商稅沒有大增長,原因就出在地方上,全都被吸血蟲捲走了,給朝廷留下的不過是一口湯......
朱厚照思慮再三,對張永道:“再差人前往南京,告訴畢亨,朕允許龍江船廠擴建、多招募船匠,船匠待遇再提升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