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1 / 2)

第358章

兀山沉聲道:“不瞞你們,韃靼騎兵訓練,每日都不低於一個時辰,精銳更是不低於兩個時辰。但這些人的底子太單薄,唯有加大訓練才能有所成。”

吳世興面色凝重,點了點頭:“此事我會記下,報給陛下裁決。”

兀山理解吳世興的難處,繼續說:“其二,我聽聞十二團營、三大營之間施行的是末位淘汰制,這是一個天才的主意,很是符合草原的規矩。我希望三千營在內部也能施行末位淘汰制,將不適合做騎兵的清出去,另外選出適合騎兵的軍士補進來。恕我直言,這裡一萬四千餘軍士,能作為騎兵的,恐怕不到一半。”

吳世興喉嚨動了動,言道:“沒這麼誇張吧,這些軍士也是我們精挑細選而來,是新軍訓練出來的,不是以前的弱旅,他們經過刻苦的訓練......”

兀山微微搖頭:“騎兵最大的戰力在於馬上功夫,一是騎射,二是沖陣廝殺。再刻苦的訓練如果這兩樣不過關,也不能稱之為騎兵。騎射考核,做不到百步九箭六中者便可淘汰,沖陣廝殺,不能一口氣左砍三次、右砍三次者,便可淘汰。”

吳世興臉色有些難看。

騎射,百步九箭六中,這可是相當苛刻。

尤其是當下三千營騎兵騎射,百步九箭能中三次的就不太多,大部分是五六十步距離九箭六中。

明軍射箭,往往不以精準著稱,而是以覆蓋式攢射為主,走的是人多、面積大,要什麼準頭的路線......

這一點在鄧申、羅歡等人追擊時尤其明顯,一群人追了半天,一開始接近時射箭都沒射死幾個人,後來巴噶遜達爾罕隔一段路就留十人斷後,結果這十人竟能衝到軍陣之中去,而不是被半路射死,這就是準頭不夠的災難。

話雖如此,可要淘汰這麼多軍士,吳世興很是有些不甘心,為了這些人,自己可是費了許多力氣,這半年來吃的苦也不少。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