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1 / 2)

第498章

你一個舉人文憑的官員,只適合去最偏遠的,最窮困的,最沒油水的地方幹活去,一旦有了麻煩,那是最適合背鍋的。

舉人嘛,能有什麼背景,連個後台都沒有,你不背鍋誰背鍋......

若你是個進士文憑,那大家就是一夥的了,不管是老三屆還是新三屆,畢竟是一個貢院里殺出來的,大家都有共同語言,可以聊聊殿試里的那點事,日後出了問題,大家看在身份差不多的份上,會出手幫你一把,保你一下,彼此都是前程似錦,相互幫忙就是了。

正因為舉人不被整個官場所接受,屬於被鄙視的一部分人,所以,許多舉人寧願考到鬍子發白,也不願意去候補官員,因為大家有一個共同的認知:

舉人當官,沒啥前途啊......

整個大明朝,從朱厚照這裡向上數,拋開老朱時期停罷科舉舉薦上來的官員,再拋開朱老四造反時期弄過來的編製外人員,然後挨個點名,有幾個舉人出身的官員能站在朝堂之上說話的?

不是說沒有,而是寥寥。

冒出來幾個,也是異類中的異類,比如景泰元年的舉人賈俊,這傢伙沒中式之後就去了國子監讀書,後來“試職”監察御史,之後一路攀爬,二十餘年之後,在弘治年間竟成了工部尚書,這也是明代舉人拜尚書的第一人。

這種例子極少,屬於特殊情況。

加上官場還有“非進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內閣”的潛規則,更是沒人提一嘴“非舉人”如何的話。

顯然,這個時候若是去禮部報名,就等同於自己斷絕了未來的官途,興許日後幾十年都只能在底層摸爬滾打,別想有什麼晉陞的好機會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