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三萬騎兵,原本計劃從哈流土河北端向西南奔襲,撲向大同附近進行襲擾,可種種情報與不可錯失的機會,最終讓巴爾斯轉變了方向,南下取宣府。
韃靼騎兵的動向很快被萬全右衛掌握,立威營都督遂安伯陳鏸與萬全右衛指揮使李宗商議道:“從斥候探查來看,敵人上鉤了,韃靼將會在兩日之後抵達野狐嶺之外。按照陛下安排,野狐嶺虛擋一下,匆匆後撤,讓韃靼輕易進來便是,而我們,是時候檢查堅壁清野的狀況了。”
李宗已五十多了,算得上一名老將,若沒有陳鏸領兵進駐,這裡便是他說了算。
只不過現如今,萬全右衛需要聽命於陳鏸指揮。
李宗並沒什麼不滿,這是皇帝的命令與布置,聽陳鏸如此說,便順勢答應下來:“既然我們這裡並非是主戰場,那就做好本份之事吧。”
萬全右衛方圓數十里的堅壁清野工作早就進行了,兵變就是最大的理由,也是一個光明正大的掩護,不管是萬全右衛還是都司,配合演戲的過程中,自然要“搶”百姓,一來二去,事情就辦個差不多了。
是不是還有百姓藏起來不肯入城,還需要派軍士梳理一番,沒辦法,許多百姓對這個時候入城有抵觸,畢竟此時莊稼該除草了,過幾日還要澆水,耽誤了就會減產。
若不是朝廷早先給了旨意,都司答應百姓一旦減產三成,或遭兵災毀壞,則蠲免稅賦或給一定賑濟糧,這堅壁清野真不容易進行。
不過,兵災猛烈。
朝廷對這一次韃靼入侵做了許多準備與預案,為了既重創韃靼,又避免百姓傷亡,衛所只能盡全力去辦事。
誰都清楚,指揮此番作戰的雖然是總兵王廷相,但奔波在宣府與北京之間,晝夜兼程的驛使可不在少數,換言之,皇帝一直都在盯着宣府,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王廷相只不過是負責執行皇帝的旨意與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