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剛一開口,就讓所有人的震驚不已,因為王康即興所作,卻是直接寫的就是方仲永。
這幾句也很好理解,就是描述了方仲永成為神童之始,指物賦詩,還寫下自己的名字。
而王康又接著道: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這是寫了方仲永成為神童之後,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逐漸名聲遠播。
有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方仲永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每天帶領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到了這時,方父已經變臉,急忙道:“我何時不讓他......”
“閉嘴!”
翰林學士方孝廉直接開口喝斥,他有預感,王康似乎要作出一份勸學名篇!
甚至有及第進士,已經找來紙筆,不斷記錄。
“餘聞之久也。瓊林中,來此赴宴,見之,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若長時以往,必將泯然眾人矣。”
王康又誦出一段,意思也很明顯,我聽說好久了,並在瓊林苑中參加瓊林宴見到方仲永。
叫他作詩,已經難以寫出,並由此斷定,要不了多久,他的神童之能,就會徹底消失,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彆......
王康接著又念出最後一段。
“康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最後一字落下,眾人皆驚,更是震撼非常!
在場所有進士,包括官員都是如此!
受之於天雖異,但還得受之於人,否則就將複為眾人,進而說明未受之於天者,本來就是眾人,如果不受之於人,恐怕連作“眾人”也難。
這時強調了後天學習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