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1 / 2)

第178章

這個答案,不言而喻!

城外狼衛的出現,引出了漠北王蕭爾沁這隻“狼王”,而徐安將兩案主謀的身份特徵施加在他身上,竟意外發現有出奇的“吻合”之處。

得出的假定結論,就是蕭爾沁在當年受封之時就已經有了反心,而且從李放通敵案開始,就在設計為自己的奪權之路掃清障礙,不無狠辣之心。

如果這一假定是成立的,那麼朝廷目前的形勢便不容樂觀。

蕭爾沁幾乎擁有了所有謀反成功的先決條件,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身,此役似乎勝負已定。

所謂天時,指的便是:先太子的病逝,讓蕭爾沁“除去”了最大的競爭對手和障礙。

蕭爾康一死,朝中皇子再無人比得上這位功勛卓著的“天策上將”,皇帝要立新儲君,唯他不出其二。

城中的另外七大皇子,原則上雖也有順位的資格,但云泥之分,珠玉與片瓦怎能相提並論?

相比之下,蕭爾沁就是雲與珠玉,其他皇子就是淤泥與片瓦!

是皇帝,都知道該怎麼選!

在這種情形下,老天爺儼然幫了蕭爾沁一把,讓他無形中自動獲得了太子之位。

最關鍵的是,皇帝還暗中為他準備了兩塊墊腳石...

所謂“地利”,借唐慕清之手“自戕”的狼衛首領已經親口承認,他們就是覆滅台府的殺手。

間接證明,蕭爾沁就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

但京都守衛森嚴,司衙眾多,眼線遍布,狼衛要想在這裡獨立完成這樣龐大的刺殺行動,顯然是不能輕易做到。

結果,他們非但做到了,甚至還做得幾近完美。

若說...其中無人幫助,那便是天方夜譚。

狼衛的背後,必然還有幫凶斡旋、掩飾!

換言之,蕭爾沁這些年來,雖甚少回京,但勢力已經滲透到了朝堂內部。

內閣三部的嫌疑,與兵部原侍郎,曾經的親衛團統領陳烈之死,便是佐證!

在京都,這位漠北王也有一群隱匿的黨羽在,關鍵時刻可助他奪取大權!

乃至可以說,有了這群黨羽的存在,京都也算他的勢力範圍!

而“人和”,就更加不必說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