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弦外之音,吳應雄絲毫不掩自己的軟硬兼施,威脅與示好之意。
徐安不想答應,也得答應。
否則,便是死路一條,幾乎別無選擇。
如果站在吳應雄的對立面,失去了皇帝的禁衛和大理寺的支持,他儼然毫無勝算,連自身都難保。
要知道的一點是,吳應雄入仕數十載,從一介滿門士子,弱冠之年以“老秀才”之身棄筆從戎,由一名低級從軍雜役開始,晉陞到權傾朝野的右相之位,勢力早已根深蒂固,難以撼動。
他執掌京都六城兵馬和皇城司,麾下軍士近四十萬,就連皇帝想動他,都不得不召回關中軍、鎮東軍肅國公以及平南六道都護等三路大軍,方可安心。
徐安一介區區五品御史,手中空有監察之權而無可用之兵,又如何與之周旋?
做到吳應雄這樣的位置上,尤其是像他這樣寒門出身的子弟,最重的便是對兵權的掌握和思維的控制。
古代兵權的至高象徵,除了帝位之外,便是那枚一分為二的調兵虎符。
但只有愚蠢的人在覬覦權位時,才會去爭奪虎符。
聰明和實幹的人都會去籠絡人心,施以厚利而腐化其心。
關鍵時刻,誰會將自己的生死交給一枚鑄鐵的虎符?
虎符,只是留給那些迂腐頑固的人看的,顯然愚弄不了吳應雄這樣老謀深算之人。
他在下獄之時,就已被朝廷收歸了手上的兵符,但六城兵馬和皇城司依舊在他的掌控中,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