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江黎感覺嘴唇上熱了一下,一道血線,從他的鼻孔中緩緩流下,看上去有些小慘。
流鼻血,對於折壽來說,已經是相當輕微的反應了。
折了二十分之一的壽命,他雖然沒有感受到太多的不適,但待會還是吃兩顆九幽地果補上一補,會比較好。
甩手將自己的一百年壽元打入爐中,和那團原錠融合到了一起。
原本只是浮在爐中的那團金屬,表面突然閃過一道靈光,似乎是洋溢起了一種生機。
並且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明明還只是一塊原錠,還沒有成為法寶,但江黎可以感覺到,自己完全可以憑藉心念掌控這塊金屬。
江黎在腦海中勾勒出了一個輪廓。
已經重新凝固的金屬塊,當即自動開始變形,漂亮的雲紋慢慢延伸拉長,逐漸的變成了一把無柄長劍的模樣。
原先劍柄應該在的位置,只有一個不大不小的鏈扣隱藏在那裡。
這便是江黎的劍胚原型。
然而以上種種,都還只是準備工作而已。
但接下去的真正鑄劍,就已經用不着這梵文煉爐了。
江黎閉目片刻,隨即雙目中白光爆閃,一道靈光從他氣海中冒出,籠罩在了那柄劍胚之上。
在這道靈光的籠罩下,那劍胚慢慢的被從煉爐中拉扯了出來,然後直接沒入了他的體內氣海。
江黎立刻盤膝坐下,運轉起從蜀山五行峰偷學來的一門秘法,劍爐訣。
這門秘法,在現在的蜀山五行峰,已經無人問津。
但在蜀山五行峰還叫蜀山劍派的時候。
在蜀山搭建鎮妖塔,依靠地脈靈韻和妖獸精華煉製飛劍之前。
劍者以身鑄劍的劍爐訣,才是蜀山當時的主流。
這樣煉出的飛劍,與劍修無比的契合。
可謂是劍隨心動,人劍合一。
根本就用不着劍訣,一個念頭下去,妖物就已經被劍光斬滅。
那等威力,遠非如今的批量飛劍可比。
但煉爐訣之所以被廢棄,並不是它威力太強,而是因為它修行太難。
施展劍爐訣對劍修的要求極高,以身鑄劍,不僅需要劍心覺醒,還要時刻保持大量的靈氣體力消耗,且體魄也必須是足夠的強大。
就是這樣,還需要搭配聚靈陣和靈氣福地的支持,才能有資格施展此法。
但這樣的弟子,十年。。。百年裡蜀山能不能出一個都不好說。
要想把宗門發揚光大,用其他辦法替代這秘法劍爐訣就是必須的事情。
後來事實也證明,本命飛劍祭煉之法,便是一個很合適的替代品。
而今日,江黎便要用那蒙塵百年的劍爐訣,來煉製自己的飛劍。
在體內,那劍胚已經被收入進了江黎的氣海之中。
蟄伏在氣海之中的海量靈氣,當即涌動起來。
九幽靈氣,混合酒火靈氣,以五行地脈靈韻為支柱,很快就在他的氣海之中,構築起了一座獨特的劍爐。
剛剛成型的劍胚被包裹其內持續的煅燒,洶湧的靈氣和靈韻來回沖刷,就連修羅劍心也化成光劍,直接投入到了那劍胚之中。
原本平平無奇的劍胚,逐漸開始蛻變,在諸多力量的影響下,慢慢的就會徹底變成他江某人的形狀。
而就當江黎鬆了口氣打算撤回心神的時候。
一直遊走在江黎意識海中,無所事事的道韻,卻在這時突然游出意識海,竄到了劍爐之中,圍着尚未成型的飛劍,不斷環繞,並一下一下時不時的撞擊劍身。
這場景,和江黎構築道基之時,那是何其的相似。
原本江黎還以為,築基結束之後,這絲道韻就已經沒了用處。
沒想到,這道韻原來還是個強迫症。
看見東西就想要優化,一定要把能修改的東西都修改到最好,它才會罷休。現在江黎在體內鑄劍,居然也被它盯上了。
這道韻不斷地撞擊劍身,似乎是很想要修正其中的某處。
但是由於這絲道韻太過細微,劍胚畢竟是外物實體,不存在力量的道韻,無論怎麼撞擊,也無法對劍胚造成絲毫影響。
不過作為主人的江黎,見此又怎麼會袖手旁觀?
他一個念頭,直接把劍修分身的意識給拉了過來。
讓並列意識操控靈氣化錘,跟着道韻撞擊的角度和方向,一下就砸了上去。
那絲道韻果然不在執着於一處,換了個角度和位置,又開始不斷跳動。
兢兢業業的第一併列意識,就這麼跟着道韻的軌跡操控靈氣,同步下錘。
有了道韻親自指揮,江黎就跟開了掛似的,配合氣海劍爐千錘百鍊。
要知道,想要發揮出材料的特性,可不僅僅是把它們混合到一起,然後倒在模具里塑型那麼簡單。
這是一門非常大的學問,江黎本來也只是打算,依靠蜀山的劍爐訣碰碰運氣。
但道韻的作用他可是親身體會過的。
現在有了道韻的幫助,江黎有信心,這次一定能將那三種金屬的特性,完美的擰成一股。
只是鍛造飛劍,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裡面還有個不大不小的問題便是,在這種情況下,江黎的大部分修為都已經化成了劍爐正在鍛劍。
那也就意味着,江黎現在不能夠進行九幽道經的練氣修行,能夠動用的靈氣,也只有不到三成。
這會讓他的戰力下滑許多,基本只能依靠體修的方式戰鬥。。。
咦?我不就是體修嗎?哦,那沒事了。
至於煉爐之法,什麼時候能夠成劍,短則三五天,長則那就很難說了。
。。。。
此時,慈航寺禁地舍利塔。
在舍利塔的底層,六位空字輩的神僧,正都盤坐於一座巨大金色蓮花台的四周蒲團之上。
他們皆手持一根捆縛於那蓮花台上的金色長繩,口中齊聲頌念佛號。
“色,謂眼所見者,如明暗質礙,以染污眼根,故謂色塵。”
“聲,謂耳所聞者,如動靜美惡,以染污耳根,故謂聲塵。”
“香,謂鼻所嗅者,如通塞香臭。以染污鼻根,故謂香塵。”
“味,謂舌所嘗者,如鹹淡甘辛,以染污舌根,故謂味塵。”
“觸,謂身所感者,如離合冷暖,以染污身根,故謂觸塵。”
“法,謂意所知者,如生滅善惡,以染污意根,故謂法塵。”
“六塵,六欲、六入、六處、六境、六賊,茲不繁及,我佛六根清凈,阿彌陀佛!”
六位神僧閉關,竟是在合力使用佛門絕學六根清凈咒。
隨着佛號和不斷頌念,六根長繩的光芒明滅,似乎是要驅散一切不潔。
而那被長繩捆縛的金色蓮花台之中,卻有三道黑氣正在金光下緩緩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