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天氣預報一樣預報賣什麼能賺錢!
天底下竟然還有這樣的好事?
倘若這樣,那還會有不賺錢的生意嗎?
更何況,人人都知道賣A款裙子B款襯衫能賺錢,人人都去賣A款裙子B款襯衫了,自己再賣A款裙子B款襯衫還能賺到錢嗎?
會不會反而去賣C款褲子能撿個漏賺一筆?
商家們心中懷着這樣的疑慮,仔細閱讀雲購的解釋文字之後,發現的確有這個可能。
雲購的“賺錢預報”就像“天氣預報”一樣,時間越是臨近,精確度越高。
提前兩個月的預報的精確度要比提前一星期低上一些,因為在兩者相差的七周時間內,發生的相關事件,會逐漸被歸入雲購的中樞智腦中,預報會因此不斷修正。
而商家們擔心的,人人都知道爆款,人人都要賣爆款,競爭是否會太激烈,顧客們會不會都去別家店鋪購買而不會選擇我家的疑慮……雲購也給出了解答。
每一個商家做出的每一個選擇,都會作為相關數據,輸入雲購的中樞智腦中進行運算,中樞智腦的計算一刻不停,商家們可以隨時生成報告查看。
假如已經有數量足夠多的商家決定售賣A款,而這些商家中還有許多實力比自己更強的,那麽雲購生成的報告中會告訴這個商家跟風賣A款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雲購還可以告訴每一個商家——哪些款式的衣服當前很暢銷,但是熱度已經在快速下降中;
哪些衣服儘管熱度已經在下降中,但是當前依舊很暢銷,可以最後賺上兩波錢;
那些衣服雖然是爆款但是競爭激烈,小店未必能分上一杯羹;
哪些衣服雖然小眾,但是競爭者也少,做好質量與口碑未必不能賺大錢……
當然,未必所有的商家都想迎和顧客的審美,還有許多店以設計師為核心,想要的是啟發、改變或提升顧客的審美。
或者有些店不在乎大多數顧客,只想牢牢抓住能合得來的一小撮老顧客。
雲購的建議,商家可以完全遵從,可以聽取一部分,也可以完全不做理會,全靠商家自己拿主意。
對自己的商品非常有想法,不會根據市場改變商品的商家們,用不上雲購的建議功能,但卻有另一個功能十分適合他們——
雲購的商品測評功能。
只要將商品全方位地掃描,雲購就可以給出評分。
而雲購的評分內容非常刺激——預計能賣出100件,獲得利潤1萬元;
預計能賣出1000件,獲得利潤8萬元;
預計能賣出1萬-3萬件,獲得利潤50萬-150萬元。(恭喜你!這款有成為爆款的潛力,如果認真營銷有78%的概率利潤超過百萬!)
假如商家自己生產,那麽全方位掃描的商品還有可能存在預測誤差,畢竟布料等一些細微的差別難以通過掃描絲毫不差的轉化為數據。
但是,如果商家採用和雲購無縫連接的雲蛛新型製造系統生產!
那麽就可以徹底消除這種誤差,商品測評非常準確!
商品測評的參考因素,與“經營建議”相似,甚至更多。
某種顏色雖然看起來很美,但是穿在身上會顯得膚色暗淡;某種顏色雖然顯得膚色暗淡一點,但是顯瘦功力一流!
雲購給出的建議非常詳細,而且會為商家提供不止一種選擇——
比如生產時增加兩道工序,將衣服上紛繁眾多的線頭剪掉,再過一遍水讓衣服的上身效果與模特圖更接近;或者降低包裝檔次、使用低價物流,從多方面壓縮一下成本,降價50元,進入低價區間競爭。
商家可以自己決定面向怎樣的顧客群體,雲購會分析出相應顧客群體最喜歡什麼樣的商品;
商家也可以先選定商品,然後雲購就能分析出購買這樣商品的主力軍是怎樣的顧客群體,這些顧客群體最在乎什麼、不在乎什麼,清晰地指出改進方向。
雲購、雲蛛……
雲巔公司真的鋪開了一張網羅天下的大網。網上任何一個角落的震顫,全都會沿着橫緯豎經的細細蛛線,傳遞到大網的中心——中樞智腦。
無數因素被瞬間綜合到一起,顏色、款式、推薦、天氣、適合身材、舒適程度……綜合成一個精確的預測。
雲巔公司就是蹲守在正中間的蜘蛛,無論是清風拂過蛛網,還是露水落在蛛網,全都能瞬間做出反應,反應敏捷到沒有任何獵物能逃脫得掉。
對於個人而言,買一件衣服還是不買一件衣服,可能只是取決於一時的心情;買這件衣服還是買那件衣服,可能只是取決於閨蜜的一句建議。完全隨機。
一位顧客,買某件衣服的概率可能是0,也可能是100%。
十位顧客,這件衣服可能賣出去0件,也可能賣出去10件。
但是當顧客群體放大到十萬人、百萬人,人們購買這件衣服的概率越來越趨近一個穩定的數字。
一個人身上的偶然,放在百萬人身上會有一個必然的結果。
這樣的結果,雲購的中樞智腦可以迅速測算出來。
入駐雲購的商家們從來不知道生意還能這麼做。一開始全都將信將疑的按照雲購給予的建議,做出了一點調整。
只有個別以前沒有在別的平台上做過生意,直接來雲購開店的新手,或者膽子特別大、賭性特別重的人,全盤按照雲購的建議來。
絕大部分商家還是主要根據自己的經驗,略微參考了一下雲購的建議。
與此同時,雲購廣告鋪開,吸引來除了雲歌粉絲外的第一批顧客。
夏末秋初,天氣涼爽的較早的北方地區顧客開始買第一波秋裝太,天氣依舊酷熱的南方地區顧客依舊在買夏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