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北鬥七星珠
這和李恒的絹帛地圖揭秘出來的故事片段,這這麼看著能串聯起來變成一個故事,又也覺得不能那麼串聯起來。
因為缺失了很多部分,需要一一找回,拚湊,這個故事才算是完整的。
“這又是一副絹帛地圖,這一屆鬥寶大會,竟然能這麼精彩,能在有生之年看到這種神奇變化,就算是死,也是死而無憾了!”
“不過這裡麵長城,進貢,和李恒之前那副亡國之後的境遇到底有什麼關聯呢?”
一時間,大家紛紛好奇,這幅絹帛地圖和李恒那幅絹帛地圖到底有什麼關聯。
一些專項研究書畫作品的專家都死死看著絹帛地圖,半天都沒鬆懈。
看了半天,其中一個專家終於開口了:“這個長城關卡的所在地方,應該是雁門關一帶。我要是沒看錯的話,這雁門關就是當年匈奴不斷猖狂南下侵犯,漢武帝著手反擊整修的雁門關。當年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李廣等都曾馳騁在雁門古塞內外,多次大敗匈奴,立下汗馬功勞。”
“此外這個接受進貢的貢品,應該就是漢武帝了,漢武帝和烏孫王國聯合起來,擊退多年進犯邊疆的匈奴,讓匈奴節節潰退......”
“可是這個和北鬥七星有什麼關聯呢,這為什麼要把獨角金蟾背部的北鬥七星改造成這樣的機關,這三足金蟾不是明清才盛行嗎?”下麵很快有人提出了疑問。
那個專家捋了一下問題,開口道:“這三族金蟾,據說是上古洪荒時代就有的上古神獸,而且在漢朝時期對於在天文方麵的研究,托漢武帝當年的‘五星出東方利大夏’的福,可謂是盛極一時。”
古人並不似想象當中落後愚昧。
在西漢時期,他們在天文方麵的研究是非常發達的,對星象的觀測和認識記錄的資料相當豐富。
不僅有詳細的天象記錄,而且對天文學的研究,盛極一時。
在漢武帝統治漢朝期間,製造出了著名的渾天儀,漏刻水鐘等諸多大夏發明,以求黃道二十八宿的位置,判斷季節時分,測卜吉凶。
古人將黃道附近的星空劃分成若乾個區域,稱之為二十八宿,又將這二十八宿按方位及季節和四象聯係起來,這其中又包括了北鬥七星。
在王勃《滕王閣序》中有記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裡麵的“分野”就是古代占星家為了用天象變化來占算吉凶禍福,將天上星空區域與地上的國州互相對應,稱作分野。
換句話說就是把某顆星宿當作某個國家的分野,或反過來把某國當作某星宿的分野。可能這也就是北鬥七星珠和絹帛地圖的關聯的來源。
聽完專家的解釋以後,很多人點點頭。
趙二文點頭表示讚同地說道:“看來這幅畫的確和李恒那副畫,是有很大的關聯了!”
他自己也是又驚又喜。
好在他看到了這機關的巧妙之處,又發現了藏寶。如果剛剛真的是要跟著大眾一樣貿然做出判斷的話,那就是對不起這個異寶了。
不過看過秦老板的絹帛地圖之後,趙二文就不得不回到北鬥七星珠的材質判斷了。
因為在漢代以前,大夏的首飾材質大多數是分為金、銀、象牙、動物骨骼、軟玉等這些。
其中的軟玉就是指現在的和田玉一類的,可是在漢代的時候,對玉並不像現在劃分界定得那麼詳細。隻要是美麗的石頭,都可以統統歸結為玉。而後期出現的紅寶石藍寶石之類的,也是西域絲綢之路被開通以後才出現的。
重點的就是上麵的使用的微雕工藝。
微雕,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微小精細見長的雕刻技法,曆代稱之為“絕技”。在當時什麼都沒有的漢代來說,出現這種技藝的話,可以看得出來當時的工匠的水平達到了一個怎樣的高度。
征求其他專家意見後,趙二文就伸手,輕輕一摳,把背部上的北鬥七星珠拿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