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這個主辦方在年代上有了些推斷失誤的地方,不過好歹怎麼說也算是幾千萬一隻的瓷器。
秘色瓷,是華夏漢族傳統製瓷工藝越窯青瓷中的精品,古代越州名窯進貢朝廷的一種特製瓷器,又稱秘瓷。
秘色瓷顧名思義上,是“保密的釉料配方”。“秘色瓷”之所以會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就是用保密的釉料配方塗抹器物表麵而燒成的瓷器。
直到唐代中朝,秘色瓷因質地超群被朝廷設為貢瓷,並置官監燒。此後,品質愈發日瑩的越窯備受文人雅土推崇,有了“類玉”、“類冰”及“千峰翠色”的讚譽。
更是當時有一句詩,直接誇讚了秘色瓷的精致絕群:“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鬥遺杯”
晚唐起,越瓷中的貢品又得了一個千古絕唱的“秘色瓷”稱謂。
關於秘色瓷的質地和色澤,大多數的秘色瓷都是呈現灰色或淺灰色,表麵光滑,施釉均勻的。
但是要細分的話,還是得從釉色上來說。
在五代早期是以黃色或者淡黃為主為主,釉色呈半透明狀,其後的年代就隨著青綠為主,黃色釉色就很少能看得見了。
做出了判斷以後,李恒這才打開了透視眼,讓神石幫著自己做出判斷。
不一會兒,李恒就得到了神石的答案,暗暗說道:“和我判斷的出入不大!”
李恒內心悄悄地歡呼了一聲,眼底稍微露出了喜色。
片刻狂喜之後,李恒也隻好小心翼翼地把手中好抱著的越窯秘色瓷八棱直頸瓶放了回去。
將手上的貴重物件放了回去之後,李恒這才鬆了一口氣。
接下來就是第二件——是個近代的瓷板。
這個瓷板的顏色相當特殊,是個桃紅色的釉色,看上去十分討人歡喜。
不過似乎是沒有見過這個作品,更不知道這個瓷板的創作者到底是誰,但是看這個釉料和白鴿那些栩栩如生的羽毛,說明他這個創作者基本功相當紮實。
這種高溫桃紅釉,最初是創燒於清雍正年代,由於在當時燒製環境和手藝也日趨成熟,可是這個新出現的桃紅釉在高溫下發色十分不穩定,色澤也不均勻。
在當時這種高溫桃紅釉料極難燒成完美作品,要說有成品也還是有的,唯一已知的存世作品,就是在燕京博物館的雍正年代的一個小瓶子,再後來這種桃紅釉料已經幾近失傳......
眼前這塊高溫桃紅白鴿瓷板,桃紅釉發色十分均勻,沒有深一塊淺一塊的痕跡,上麵施的白釉相當豔麗沒有顯現一分底色的釉料,堆釉相當立體,層次也很豐富。
從各方麵看,完美無瑕。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藝上神品,瓷之瑰寶。
可惜的是,這個東西在年代上,並不符合雍正年間應該具備的特點,是近代的作品,並非是清代年間的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