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君主論(2 / 2)

刑燦點點頭,擺出一幅虛心求教的模樣。

根據你所提問題“現實意義”那麼我先從這個角度開始談。

我所認為的“現實意義”,就是建設強大的國家,國家強大是一切民主自由社會福利……諸如此類的根本。馬基雅維利所處的年代,他的祖國意大利處於四分五裂之中,所以從他本人的角度來講,他非常希望意大利能夠統一成一個強大的國家,這樣就能讓馬基雅維利自己在內的廣大意大利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或者,至少他自己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吧有種說法是他寫這本書是為了獻給當時意大利某城邦的國王,從而博得國王歡心,讓自己後半生榮華富貴這便是馬基雅維利寫這本書的初衷,很樸實的原因,不是嗎?

而《君主論》之所以爭議如此之大,就是因為馬基雅維利太樸實了,說出了一些人心中所一直期盼而又不敢說的東西,這讓一些衛道士們對馬基雅維利恨之入骨。其中就包括“拋棄一般意義上的道德,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思想”,包括利用對外戰爭、對內鎮壓等手段統治等。

戰爭,本質上其實是供需關係的調節。

戰爭的雙方——人,即是需求一方。而供給給人生存條件的自然,則是供給一方。

我們都學過高中地理,都知道自然的承載力是有限的,也就是說供給方的供給數量是有限的,當供給方的自然滿足不了人類的需求的時候,為了最終的供需平衡,必須減少需求才能維持人與自然的平衡。而每個人類個體出於動物本性,都不願意出讓自己的生存空間,於是人類為了爭奪生存空間,爆發了戰爭。彆跟我說什麼戰爭的起因是因為人性的貪欲,我隻能告訴你這是所有動物的本性:多吃、多占、多繁殖,人類也不例外。

其實很多事情很好理解,有些人成天抱怨政府不好、體製有問題、貧富分配不均等等,這其實也是一種戰爭,隻不過是在國家內部的戰爭,每個人與人之間的戰爭。換句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戰爭,就會有弱肉強食,達爾文主義浸透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部分。換句話說,我覺得解決國內矛盾要從矛盾的本質出發。矛盾的本質是什麼?有人一定會說資源分配不均,這是體製問題。的確,他們說的沾點邊,但是不是核心所在,我認為當前這種非按需分配才是矛盾的核心所在,隻要執行按需分配原則,就沒有矛盾,而分配製度所帶來的根本矛盾絕對不是簡單的“體製”二字能夠概括的。那麼這樣的話,就不得不從“分配”本身入手,也就是研究“采用何種方式分配的問題。分配、配給、定量、計劃經濟,這些詞彙難道你不覺得眼熟嗎?這都是在資源相對匱乏時期才會出現的國家政策,因為資源匱乏,因為窮,因為人太多,因為不夠,為了能夠整合資源讓更多人苟延殘喘,於是乎有了非按需分配。所以,不是分配製度本身壓迫人、讓諸位喘不過氣,而是決定分配方式的本質原因:資源匱乏。

研究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你估計對我上麵那套論述很熟悉吧?資源匱乏、生存空間……嗯,想起了元首奮鬥的故事,一麵萬字旗在頭腦中閃現……“我們可以把全世界的其他國家的人全都消滅乾淨,然後把本國人民分配到世界各地,此時此刻,我們就不需要國家這種東西了,因為它作為維持人和人之間的基本秩序,以及凝聚本國人民力量消滅其他國家的工具的使命已經結束,這時的我們已經獲得了足夠的生存空間和資源,不必再為那些東西而爭鬥了。當我們把本國人民分配到世界各地以後,由於人均資源占有量大幅度增加,人口密度大幅度減小,社會矛盾必然得到大規模緩解。原因有二:其一,任何人之間的地理距離增加使得人和人之間任何形式的競爭關係都變的成本很高;其二,物質資源的極大豐富使得掠奪他人資源變成一種不值得去做的事情。畢竟吃飽喝足啥都有了,誰還願意去搶?”是啊,這種對內共產主義、對外擴張主義的理論,不就是當年希t勒用來給德國人民洗腦的說辭麼?試想一下,如果希t勒當時的夢想實現了,也許德國人民就真的能夠迎來共產主義的幸福生活了。當然,德國人民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世界其他國家人民無數鮮血的澆灌之下。

好了,剛才我提到了“社會達爾文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可能此時此刻有些衛道士要來抨擊我了,但是我真心覺得我們沒有必要去爭論某個主義的好壞,在這裡我隻關心某個主義的“現實意義”,也就是它能帶來什麼。任何事物都有兩麵性,三觀太正不善於翻麵看問題也不好不是?我並不否認法西斯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危害性,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事物的另一麵不是?既然題主是在問“現實意義”那我就針對題主的問題進行回答。

所以如上所述,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是一部教人或者說教統治者、精英、君主、有野心成為國家領袖的平民如何更好地統治國家的書,在此基礎上,任何手段,包括法西斯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隻要有利於國家強大、本國人民幸福,就都可以使用,這就是馬基雅維利所要主張的思想核心,即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