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剛落,兩個人影漸漸模糊,像是真的要融為一體一般。
可就在這時,長發男子卻一把推開了慧能和尚!
慧能和尚一臉不可思議:“這是作甚,天命難違,再不融合你可就死了!”
“哼,死就死,比起你這為了榮華富貴出賣兄弟的偽君子而言,死亡也許是更好的歸宿,看看你現在這幅惡心的嘴臉吧!”男子叫道。
此時就連刑燦心裡都清楚,二人已經完全不是一個世界的人了,雖然之前一心同體,但他們的意誌也依然不同,看到的表象也就不同了。
“不知你有沒有過民間對我二人的傳說?”慧能和尚道。
“哼?民間?我被你困在這兒一千多年,你知道這一千多年來我是怎麼過來的嗎?”長發男子咬牙切齒道。仿佛要是身體完好如初的話,下一秒便會吃了慧能和尚。
和尚沒有正麵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自言自語道:“小說中我們故事的高潮在西遊記第五十八回: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這一回中兩條棒,?猴精相爭,都要護持唐三藏取得真經。且行且鬥,從觀音菩薩處爭到靈霄寶殿,又到唐僧出處分辯,最後從地府到了雷音勝境。最後如來說出六耳獼猴的本象,以金缽盂蓋後,被悟空打死。
先不管故事的真假,民間又很多說法,比如“豬八戒其實是天庭的臥底”,“孫悟空其實被當成六耳獼猴打死了”等等。在風月看來其實都是後人附會的,看過就好。風月的觀點是:真假美猴王時被打死的確實是六耳獼猴。
主要的根據在於真假美猴王到如來處分辨真假時,如來佛祖說出六耳獼猴的名字後六耳獼猴的表現:
原文:“那獼猴聞得如來說出他的本象膽戰心驚急縱身跳起來就走。”
“孫大聖也要上前,如來道:“悟空休動手待我與你擒他。”那獼猴毛骨悚然料著難脫即忙搖身一變變作個蜜蜂兒往上便飛。”
試想一下,如果如來佛祖指出的是真悟空,那麼以孫悟空的性格肯定不會“縱身跳起就走”,而是會堂堂正正的與佛祖分辨。這種心虛膽戰的表現實在不會出現在孫悟空的身上。
再有,六耳獼猴在被佛祖罩在金缽之下後,是顯出了本相的,當時可不是隻有孫悟空和佛祖兩人在場:
“大眾一上前把缽盂揭起果然見了本象是一個六耳獼猴。孫大聖忍不住輪起鐵棒劈頭一下打死至今絕此一種。”在這眾目睽睽之下,佛祖想要作假把真悟空打死恐怕也不容易。
以此兩點,可以確定當時打死的確實是六耳獼猴。
那麼為什麼會有被打死的其實是真悟空這種說法流傳呢?持這種說法的最大論據就是孫悟空以“真假美猴王”這個故事為分界,一改之前桀驁不馴的形象,開始一心一意的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眾人以此來證明在這之後的孫悟空其實已經被調換過了不再是之前那個鬨天宮的齊天大聖,其實這正是《西遊記》的高明之處。
因為,《西遊記》其實有明暗兩條線,明線就是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故事。而暗線其實是一個修道之人修行路上的所遇種種磨難。
那麼風月這麼說有什麼證據麼?其實證據早被吳承恩老先生擺在了各位讀者的眼前,那就是全書的目錄。
在全書的目錄中,孫悟空、豬八戒、其實還有另外三個名字那就是,心猿、木母、金公。而這三個名字在修道之人中所代表的恰恰代表了三種重要的東西,心猿不必說代表著孫悟空也代表了修道之人最重視的心性。另外孫悟空還有一個名字是金公,代表的則是道教丹法中的“鉛”,而豬八戒則是木母代表的是丹法中的“汞”。道教認為鉛汞調和則成丹,而金公又克木母,所以孫悟空和豬八戒總是吵架卻又誰也離不開誰。
而真假美猴王那段故事的原目錄“第五十八回二心攪亂大乾坤”其實已經明確的告訴讀者了,修道之人在修行到此時生出了二心,也就是兩個“心猿”在攪亂“乾坤”(指身體),所以導致了“一體難修真寂滅”。隻有降服二心合為一心才能繼續修行,所以文中孫悟空和六耳獼猴“本領相同,麵貌一致”,因為本來就是“二心”自然如此。而最終孫悟空打死六耳獼猴則代表了將“二心”降服,繼續在修行的路上前行,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孫悟空從這章開始前後分彆那麼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