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健在,兒子當兵死了,兒媳和小孫子也在家中,共四口人。”
劉興再問:“那你辛勤勞作一年,家中眾人日子過得如何?”
“哎......隻能勉強不餓死,若是遇到災年,就要借糧度日了。”
老伯的處境基本上代表了大部分百姓的生活,收成好的時候,大部分糧食要上交,留下的部分隻能勉強過冬,若是遇到收成不好的時候,基本上就要全家挨餓了,甚至到了冬天不得不找地主借糧,總之大部分老百姓都在為了活著而努力。
劉興將目光移向所有人,說:“各位,如果你們收獲的糧食,隻需交一小部分給縣衙,剩下的絕大部分都自己留著,那將會怎樣?”
“還有這種好事?那全家人就能吃飽了。”
“說不定還能吃上白麵饃饃了。”
“我家小孫子,就饞一口糖,若有充足的糧食,我還能換點白糖回來。”
聽著百姓們議論的聲音,劉興繼續說:“手上有了糧食,首先就不會挨餓了,多出來的還可以換一些東西來提高全家人的生活品質,可以換一些孩子想要的東西,換一些衣服,這樣的日子隻會越來越好,難道大家不喜歡嗎?”
百姓們都很憧憬這種生活,但在他們的認知中,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多少年來,他們一代又一代人都是這麼過來的。
劉興接著說:“吃穿的問題解決了,每戶人家就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勞動力,那家中的年輕人和孩子就有了更多的選擇,你可以讓他跟著你一起種地,也可以讓他外出務工,甚至還能讓孩子讀書,長大後有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