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河間府遭遇五十年一遇的洪災,京杭大運河四處決堤。
為了防止災情蔓延、百姓流離失所,朝廷決定在滄州段決堤泄洪。
滄州縣境內河流眾多,交叉縱橫貫穿東西南北,素有“九河下稍”之稱。
境內二十多條河流,彙集成九處入海口,是泄洪的最佳地點。
兩個月前,滄州縣令開始組織百姓暫時遷徙,朝廷也給他們準備了五萬石糧食,五十萬兩白銀,用以泄洪後的重建工作。
可現在,賑.災糧餉居然丟了?
周逸聽到這個消息倒吸了一口涼氣,“常樂,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今天一早,滄州縣丞況伯律敲響了東廠登聞鼓,為滄州百姓鳴冤。”
周逸眉頭緊皺,告禦狀都是去都察院、通政司或者步軍統領衙門。
去東廠敲響登聞鼓,還是頭一遭。
前者叫做京控,相對文明溫和一些。
敲響東廠的登聞鼓不同,叫做叩閽。
曆經刀山、火海、釘板床三大酷刑不死者,才能遞交狀紙,否則東廠不予受理。
即使告狀者勝訴,越級上訪仍然要杖責一百,發近邊充軍。
不是有什麼千古奇冤者,沒人會選擇九死一生之路。
但很快,周逸想到了什麼,“常樂,況伯律現在何處,傷勢如何?”
“殿下,東廠沒讓況先生過三關。”常樂畢恭畢敬,“人,就在偏殿候駕。”
“哦,先生?”周逸大惑不解,“你認識此人?”
“殿下,況先生本是我朝光祿大夫,為人清正廉潔。三年前因為彈劾張玄陵被貶至滄州。”
常樂頓了頓,“陛下當時給了東廠密旨,儘力護其周全。當時護送況先生前往滄州的百戶就是奴婢。”
“快宣況伯律進殿。”
不多時,況伯律走進大殿,“臣,滄州縣丞況伯律,叩見太子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周逸看向此人,長衫和靴子上滿是泥土,風餐露宿下,也磨得破破爛爛。
身材雖然消瘦,但目光卻充滿堅毅。
表麵上的狼狽,也難以遮掩他自帶的浩然正氣。
周逸官此人必然是一位清官,隨即讓人賜座,“況愛卿,快和本宮說說滄州災情。”
“殿下,水患已經爆發三月。青縣、興濟、滄州三縣百姓哀鴻遍野,青縣的草根樹皮、觀音土都被啃食殆儘。沒有賑.災糧餉,百姓們已經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周逸萬萬沒想到,災禍會如此嚴重。
關於水患的奏疏,周逸也沒看到,那都是兩個月前老皇帝處理的。
如果不是況伯律進京告禦狀,周逸都以為滄州泄洪,水患危機已經解除了。
望著表情冷峻,雙目如刀鋒犀利的太子,況伯律深吸一口氣,俯首跪地:
“臣況伯律,一告河道總督王將明貪贓枉法。修繕運河之時中飽私囊,材料以次充好,以至於運河潰堤洪水泛濫,百姓死傷慘重!”
“臣,二告戶部尚書蔡元長,刻意隱瞞災情,遲遲不發放賑.災糧餉,導致百姓哀怨遍野。”
“臣,三告刑部尚書梁守道,滄州縣令餘世茂已經多次派人前往京城督促賑.災方案,但梁守道都以莫須有的罪名,將餘世茂下獄,致使其冤死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