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現在劉協繼位,大漢天下各州郡都看到了大漢朝廷的虛弱,朝政被董卓所把控。
年初時的十八路諸侯會盟討董,說白了,其中不少人就是看著董卓一介西涼武夫,隻不過趁機控製了天子和百官,竟越居而上,把控了天下權柄。
引起了多少人的眼紅和嫉妒,這才有了這浩浩蕩蕩的會盟討董,無非就是為了名利!
即使是四世三公之後的袁紹,內裡的野心也在不斷膨脹,窺伺神器!
否則也不會任由董卓劫持天子和洛陽百萬百姓西逃,而無動於衷。
而後,十八路諸侯聯軍解散,各地州牧郡守麵對董卓把持天子朝政、禍亂宮闈的行為選擇視而不見。
繼續安心的壯大自己的實力,不少明眼人都能預感到這大漢天下真的就要動亂了。
在這樣動亂的時代,你不壯大自己的實力,不積極進爭,就遲早會被彆人所吞並。
就比如大漢宗室,荊州牧劉表,坐擁荊襄,如此繁華富庶之地,帶甲之士何止十萬,但並無進取之心,隻是一坐守之輩。
就守著自己那荊州的一畝三分地,待他一死。
兩個兒子劉琦和劉琮不堪大任,偌大的荊州頓時分崩離析。
坐擁王霸之業,卻不思進取,劉表被人評為塚中枯骨也不冤!
若是劉表在袁紹與曹操官渡大戰時有所決策,而不是坐看曹操吞並袁紹,荊州也不至落得如此下場,反而也是有著興複漢室的可能。
同樣的,公孫瓚收回思緒,在記憶中,其與四世三公之後的袁紹爭奪北方霸權,若是不小心謹慎,還是有很大的可能會落得和曆史上自焚而死一樣的下場。
所以,公孫瓚目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將來隨時可能到來的北方決戰做準備,他不想重蹈曆史覆轍。
現在的他有值得牽掛的妻兒,也有想要實現的遠大誌向,有那無數的貧苦百姓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公孫瓚想早些結束這亂世。
結束這百姓之命如同草芥的群雄爭霸的時代!